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叢書名: 上海城市社會生活史叢書
平裝: 5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2631745, 9787532631742
條形碼: 9787532631742
尺寸: 22.6 x 15 x 2.8 cm
重量: 862 g
作者簡介
葉中強,男,祖籍浙江舟山,出生於上海。1990年畢業於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當代研究室主任。近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文學與都市文化。發表有文學、文化研究專著:《從想像到現場——都市文化的社會生態研究》、《尋找家園》、《城市語境與大眾文化》(合著,任主編),並參與撰寫《上海文化通史》(任分篇負責人)。發表論文有:《論“五四”小說中“孤獨者”的文化心理》、《以走出社會的方式介入社會——論“五四”文學思潮中的“個性主義”》、《齊美爾、沃思的都市社會學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影響》、《城市空間與晚清上海敘事——從到(海上花列傳)》、《民國上海的“城市空間”與文人轉型》、《遊走於城市空間: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公共交往》、《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經濟生活與身份轉型》等。
內容簡介
《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內容簡介:越晚清至民國,上海曾連續不斷、日臻規模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先自周邊終及全國的文人。文人遷徙的歷史圖繪,不僅呈示出近代中國文化要素的一種地域流向,復亦見證了傳統士人,從“仕途經濟”走向職業空間,從廟堂依附者,蛻變為一個以近代知識生產體系為存身空間,擁有文化權力的社會階層的歷史過程。而近代上海——一個處於不斷建構中的市民社會,在體現其文化包容性的同時,為中國文人轉型,提供了從物質、制度、知識到觀念的支持。《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聚焦於構成在滬文人生活的“內環境”,即由文人通常行走的那部分城市空間(實體空間),以及相關的文學機制、職業空間、交往領域、經濟背景、衣食住行等,兼及文人的心理空問和文本生產。這些“內環境”,不僅印證著文人的城市實踐,亦構成了文人的“上海社會”。但有“內”必有“外”,《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亦試圖連線城市社會的大背景,並溝通文學史研究關心的話題。
目錄
總序
引言
第一章 晚清上海:場域的開闢與演變
一、開埠之初的“北門”內外:王韜行走上海的路線
(一)開埠初期的“北門”內外
(二)王韜心目中的“城市
二、19世紀90年代:韓邦慶眼中的“城市”方位
(一)從“邑城”到四馬路
(二)《海上花列傳》中的城市地圖
馬路、馬車、名妓與城市“公共性
馬路與女性:滲透日常的開新容異之風
三、張園:上海政治生態之縮影
第二章 民國上海:城市空間的再生產
一、航運、金融發展與社會生活新變
二、從四馬路到大馬路:空間新變中的文人
三、逸出文派界分的“城市共同體”
四、“三樓情結”的消退與士大夫身份的疏離
五、“大馬路”精神與上海文化機制
第三章 近代稿酬制度與文人職業化
一、近代稿酬制度之濫觴
(一)“潤筆”與“潤格
(二)稿酬制度之形構
二、近代著作權制度在晚清上海的實踐
(一)從《淞隱漫錄》到《大清著作權律》
(二)李伯元為著作權而爭
三、小說期刊、稿酬制度與作家集結
(一)晚清四大小說期刊與作家集結
(二)稿酬“基價”與“名”之效用
(三)吸納“過剩”知識勞力
四、身份、人格轉型:稿酬制度的“現代性”意義
(一)清末民初居滬文人的“賣文”意識
(二)“仕途情結”的淡化與新歸宿感的產生
五、新文學作家與稿酬制度
第四章 職業空間與文人多棲
一、廁身報刊、書局
二、沈德鴻與商務印書館
三、任職各行各業
四、市場機制中的職業寫手
五、作為文化斡旋的翻譯
六、結緣電影:文學書寫的擴大
(一)早期染指電影的文人
(二)明星影片公司對左翼文人的接納
第五章 王韜、包天笑的滬居生活及經濟來源
一、王韜的城市生活與經濟狀況
(一)早期在滬生活與經濟狀貌
(二)基本收入、生活形態與“獻策當道
(三)晚年在滬生活與經濟來源
二、包天笑的城市生活與經濟狀況
(一)職業、收入與移民計畫
(二)衣食住行與城市空間
(三)對“新事物”的嘗試
第六章 胡適、魯迅的滬居生活及經濟來源
一、胡適早年居滬生活與經濟狀況
(一)由“鄉巴佬”而“新人物”
(二)早年居滬時的經濟狀況
二、胡適再度居滬時的經濟來源
(一)政治與經濟庇護所
(二)蟄居時期的經濟來源
三、魯迅居滬時期的經濟來源
第七章 晚清民國居滬文人的交往與結社
一、晚清上海的文人圈子
(一)晚清早期的文人圈子
(二)晚清後期的文人圈子
海上文社
二、清末民初上海的文人社團
(一)城市生活視野中的南社
(二)遺老文社、《青鶴》雜誌
三、文人交往與公共空間
(一)私家園林開放
(二)從愚園到半淞園
(三)張園:文人世俗化的載體
(四)張園與《遊戲報》、《官場現形記》
四、清末民國上海的幾個文人聚會點
(一)《時報》館息樓
(二)大世界壽石山房
(三)慈安里鑽樓
(四)內山書店
(五)新雅茶店與新雅大酒店東廳
(六)DDS咖啡館
(七)法國公園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第八章 晚清民初的文人冶遊與文學生產
一、晚清民初文人的冶遊之風
(一)晚清民初冶風之盛
(二)傳統投影與名士遺習
二、開花榜:一種“社會儀式”原型
三、文人冶遊與文學生產之關係
第九章 與媒體市場同構:創造社與新月派
一、泰東圖書局:創造社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