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媒體打造的神話:論張恨水的報人生活與報紙化文本

第二節?傳統文人的情懷 第一節?新聞的重構與演義 第一節?次文類副文本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叢書名: 黑龍江大學博士文庫
平裝: 243頁
開本: 16開
ISBN: 9787500455646, 750045564X
條形碼: 9787500455646
尺寸: 24 x 16.8 x 1.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劉少文,在最貧困的1960年降生於最貧困的遼西土地上,又趕上家中鬧分家,可謂既不占天時、地利,更不占人和。?
14歲隨母入城,與父親一起生活。兩年後,本無知識的我卻被冠以“知青”的名義趕到鄉下。這是我第一次體驗人生的滑稽。?
此後的生活是這樣:2年鐵路司機學校,3年火車司爐,4年大學,3年碩士,5年大學老師,10年新聞記者,3年博士。而今就職於黑龍江大學,任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業務副院長。?
在省級以上報紙發表過各類新聞作品約80餘萬字,並多次獲獎。在中外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文學、新聞類研究文章30餘篇。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從一個新的視角——報人職業對作家生活創作的影響來研究張 恨水及其小說文本。 在張恨水的生活及創作意識中,報人職業的核心影響是鮮明的:它不僅 改變了他的生存狀態,矯正了他的消極避世的傳統文人觀念,而且決定了他 積極人世、干預生活的創作意識。 報人職業對其小說文本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素材多得之於記者生活積 累的新聞礦藏;其聚焦於都市生活,描摹畸形社會與畸變人生,既是為報紙 媒介的網路布局所決定,也是報人的批判意識使然;張恨水筆下的潔者雖出 污泥而不染,卻都有著悲劇的命運,潔者的悲劇既含有對畸形社會的指控, 也有增強傳播效果的企圖;其小說文本徵服廣大讀者的因素之一是其語言, 而影響其語言的核心是報紙新聞的寫作方式——打造短句、經營動詞、選擇 俗套語彙等;敘事的自由度對外傾型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十分關鍵,而張恨 水的敘事策略卻離不開新聞性要素——記者視角、新聞面孔等;“次文類” 使文本話語“雜語化”、“社會化”,而“副文本”對文本的輔助性打造, 則是靈活運用媒介手段的體現;即使是文本的局限——粗糙、夭折等也都深 深地打上了大眾媒介的負面印記:這既是記者作家

目錄

緒?論
上編?作家研究
第一章?際遇與選擇:從困頓到小康
第一節?廢科舉與讀書人的生存努力
第二節?報刊出版:一種新的公共空間
第三節?救:創作中的經濟驅動力
第二章?現代報人與傳統文人:雙重角色的影響與調適
第一節?面對上海與北京
第二節?傳統文人的情懷
第三節?現代報人的角色意識
第四節?雙重意識的調適
下編?文本研究
第三章?素材:記者、新聞礦藏與歷史畫卷
第一節?新聞的重構與演義
第二節?獨特的搬移
第三節?敘述人生與真實之感
第四章?內涵:都市生活與批判意識
第一節?都市生活、趣味化與公共空間
第二節?描摹畸形社會與畸變人生
第三節?批判的武器:諷刺
第五章?潔者:從旁觀到退守
第一節?潔者形象
第二節?從冷眼旁觀到孤獨退守
第三節?悲劇及其傳播學意義
第六章?報紙化:打開語言的結
第一節?五四的語言變革及新小說的尷尬
第二節?兩個家底:白話小說的濡染與報紙語言的影響
第三節?大眾傳媒化的語言特徵
第七章?敘事:自由度、媒介與新聞面孔
第一節?敘事結構與自由度
第二節?敘事媒介:記者與準記者
第三節?新聞面孔
第八章?次文類、副文本:互動與傳播效能
第一節?次文類副文本
第二節?次文類特質
第三節?媒體化副文本與連載小說
第九章?局?限
第一節?兩大病症:粗糙與夭折
第二節?連載小說的病因分析
第三節?未能實現的超越?
結論
附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