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務
劉燕剛指出,交大科研院是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管理與服務社會的機構,主要任務是為高校的科研成果搭建轉化平台,促進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多年來交大的專利及科研成果一直名列全國高校前列,據悉,2010年公開的上海市專利中,上海交通大學以1252件專利位居上海市發明專利單位首位,然而,專利數量的與日俱增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數量相對較低的矛盾卻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何建立一個快速高效的科研成果轉化渠道,推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已成為我校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性問題。顯著成績
李湛指出,交大科技園經過十年的發展,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已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和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產學研合作的示範基地、高校師生創業的實踐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基地。截至目前,科技園在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已建立8個園區,總建築面積已增至15萬平方米。園內企業與交大開展合作的比例超過30%。園區已累計孵化科技企業1000餘家,畢業企業84家,累計培育市、區科技小巨人企業(小巨人培育企業)7家,“千人計畫”企業1家,企業累計獲得專利和著作權424項,累計被認定的市軟體企業、市高新技術企業共117家,園區企業證券之星已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東方財富網於2010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秀派電子、三零衛士、九鑽、眾源、商派等公司也計畫在三年內陸續上市。未來發展
科技園依託交大科技、教育資源,把科技進步與創新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積極構建以科技創新為主動力的交大科技園特色產業體系,已成為科技創新的載體、產學研結合的紐帶和“三區聯動”的橋樑。創業中心作為高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一直致力於科技企業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作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內的企業孵化基地,中心具有信息、科技、企業、人才等多方面優勢資源。2008年與交大科研院簽署的戰略合作備忘錄,在整合雙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促進產學研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會上,科研院副院長曹兆敏、凱原法學院劉永沛副教授、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陶宏志先生、市科委條財處魯東博士、創業中心張梅副主任、科技園杜松寧副總經理等作了交流發言,大家暢所欲言,就轉變交大技術轉移體制機制、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創新等內容紛紛建言獻策。
“十二五”是上海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期,在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和自主創新環境建設的過程中,交大科研院、交大技術轉移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交大科技園、慧谷高科技創業中心應集中各方優勢,發揮協同效應,正確處理好存量與增量、有形與無形資源的關係,處理好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的關係,實現下游企業技術需求和上游科研成果轉化需要的有效銜接,為促進交大產學研合作和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做出積極的努力。
中心成立背景
2008年6月,蘇州市與上海交通大學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在四個項目上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四個項目分別為:蘇州科技城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上海交大新能源與環保尖端技術工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科技園區、上海交通大學(蘇州)電子信息技術套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