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06年12月8日,美國平安電影商人來到天津,租用法租界內的權仙茶園(今濱江道吉林路交口)放映電影,每三天更換一批新影片。由於連續放映數月,這段時間,電影即成了該茶園的主要業務,所以,不久它就更名為“權仙電戲園”,從此,天津有了第一家電影院。
成就
最初,權仙電戲園的電影放映機和影片全由百代公司供給,後來由於生意興隆,影院又添置了放映機、小型發電機。影院上映的都是國外最新潮的影片,如美國偵探片《紅眼盜》、《巴林女》,戰爭片《美墨大血戰》、科幻片《木頭人》,更有卓別林的滑稽劇和世界風景片等等,總計有五六百卷。一些影片在國外剛剛上映不久,就會在權仙電戲園上演。數月後,權仙電戲園名聲大噪,享有“甲於京津”之稱。觀眾們爭先恐後地購票觀影,有時竟出現一周后的電影票都被訂購一空。為方便夜場觀眾觀影,該園特向電車公司定下兩輛電車,專供送晚場觀眾回家。此後,周紫雲又成立了權仙電影公司,專門為各大富紳公館喜壽慶會和軍營士兵娛樂活動服務。當年天津就有“看電影到平安,電影公司數權仙”的說法。
歷史
1908年,權仙電戲園被災,致使天津“半年多沒有電影”。由於觀眾的需要,翌年影院又在原址上重建,更名為“新權仙”。1912年,因租界地租金太高,周紫雲遂在南市東興大街租借東興公司地蓋起了當年所謂華界最豪華的仿古式電影院。舞台設施與戲院相同:上下場門,戲桌、戲椅,下場門設場面席。因為當年人們習慣稱租界地為“下邊”,“華界”為“上邊 ”,故而影院改名為“上權仙影院”,同時在其北側又聯建了西餐廳,名“洋飯店”。
1916年,因洋飯店不慎著火,上權仙影院也在火災中化灰燼。幸虧事發前影院曾在英商保險公司投了保,儘管費了不少周折,最後還是經法院判決,影院得到了50%的賠款。1918年,周紫雲用保險賠款加上多年的積蓄,選新址榮業大街重又建起了影院,仍稱上權仙影院。開業後,新影院上座率很高。電影公司承接的外出放映業務也日漸紅火。
30年代中期,上權仙開始走下坡路,周紫雲只能以保守的經營方式將影院降格,以低級、低價迎合觀眾,這樣,苦苦支撐到1939年天津水災時歇業。災後,為了適應電影發展趨勢,也為了生存,周紫雲投入大量資金大修影院,改映有聲電影。
1940年周紫雲病故,影院由其侄子周恩玉繼續經營。解放後,上權仙影院於1952年收歸國有。
解放後發展情況
最後結局
坐落在南市榮業大街食品街對過,是南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它的前身曾用名權仙影院—上權仙影院 ,是天津市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影院。權仙影院始建於1911年,地點在舊法租界公使路(現濱江道與吉林路口) ,由原天豐舞台司機(放映員)周紫雲獨資開辦。當時影院設施比較簡陋,搭的是鐵頂棚子,內有長板凳能容納300人,使用法國手搖式放映機。1914年移到南市東興大街(群英對過),新建電影院名“上權仙”。 1918年發生火災,周紫雲用火災賠款於1919年又在榮業大街(現址)建起新影院仍名“上權仙”。從敵偽時期到國民黨時期影院經營困難,直至解放。
1952年由政府接管,為紀念淮海戰役勝利起名淮海影院。在50、60年代,南市一帶只此一家甲級影院,又在繁華地區 ,故業務較好,不僅團體票多,而且零售票也相當可觀。“文化大革命”初期暫停,後期恢復營業,1976年地震有損停業 。1979年進行大修重建,面積1500平方米,內設900座席,於1981年重新開業,經濟效益有顯著提高。1983年除電影外增加檯球、電子遊藝機等三產業務。1989年增加錄像業務,經濟收入大增,在1990年首次突破60萬的業務總收入。
1992年對淮海進行翻修改造,建成豪華特級影院。通過招商辦法,和日本人 、天津國際婚慶旅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旗勝簽定17年契約,將一樓和二樓一部分租給日商經營,每年租金55萬元。1993年1月開業,生意興隆,成為天津市電影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集電影、錄像、卡拉OK等為一體的大型豪華東方式的娛樂場所。
1996年11月,南市地區危陋平房改造工程全面展開。淮海影院的電影及樓下娛樂中心的經營都受到影響。1997年3月,淮海影院因榮業大街拓路工程被拆除563平方米,影院全面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