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影院

大觀樓影院

最早的大觀樓影院,名稱叫馬思遠茶樓,1905年改稱為大觀樓,是南城最早的放映電影場所之一。 1907年12月改為大觀樓影戲院。據報載該戲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外國片《麻瘋女》,當時觀眾很踴躍,場場爆滿,但因年代較早,設備較簡陋,影片尺寸甚短,片源短缺,除滑稽片外僅有外洋風光片,放映聲光質量無法與現在的影片相媲美。

誕生背景

在舉世聞名的中國古都,老北京的前門大街是一條繁華的商業大街,他商號密集、交通便利,是古都北京商業中獨特的人文環境,使這裡孕育了獨特的商業和民俗文化,也使這裡成為了老北京平民的娛樂中心,大觀樓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成長的。

名聲漸起

這種狀況直到中國人自己拍片子才有所改觀。當時影戲園的經營者任景豐從東交民巷德商專營影像與攝像機器材的祁羅福洋行購置了一家法國製造的手搖木殼攝影機和膠片40卷,便開始了攝影的業務。他所設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由我國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此時的譚先生已是六十高齡,是當時的“京劇大王”,所以這部影片的影響極大,在大觀樓戲園放映時有“萬人空巷來觀看之勢”,足見當時的影響巨大,大觀樓戲園的名聲也逐步響亮起來。

大腕雲集

大觀樓影院早年曾上映過蝴蝶主演的《孟姜女》、《絕代佳人》;周璇主演的《西廂記》、《三星伴月》;袁美雲主演的《日出》、《情天血淚》、《女少爺》;尤光照主演的《濟公活佛》等等,還映出過《六十年代上海灘》、《四個潘金蓮》、《四郎探母》、《女財神》、《哪吒鬧海》、《火燒紅蓮寺》等偉大巨片。影星李香蘭也曾前往大觀樓觀看《群鳥亂飛》影片;影星白玫曾前往大觀樓觀看《戰地笙歌》影片…… …… ……

發展之路

1941年2月7日,大觀樓再次開張,並經過改建成為南城一家較好的影院,使有的設備為法國百代35毫米固定式放映機,並於1945年3月晉升為頭輪影院。

1955年1月,大觀樓作為私營資本主義改造的試點,率先實行公私合營,並於1958年8月同新中國影院同樂影院組建成大柵欄聯合影院,從此步入比較正規的經營。

1959年5月,大觀樓寬銀幕立體電影院的籌建是大觀樓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1960年11月,大觀樓立體寬銀幕改建完成,其全部改建方案和技術資料以及四台黑龍江牌放映機均由中國科研所提供,並帶有磁還音設備。配置還音系統的三組立體聲喇叭是由718廠仿造德國製造的。觀眾大廳內設有500個座席,場內外牆壁裝有效果聲喇叭,兩台放映機同時放映,觀眾看電影時需佩戴為寬銀幕立體電影特製的偏光眼睛。

1960年11月3日作為北京第一家立體寬銀幕電影院正式開幕,映出的第一部影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寬銀幕立體風光片《灕江遊記》、《雜技表演》場場爆滿,登記出去的團體票長達半年之久,創造了歷史最好紀錄。

1961年11月-1966年6月連續上映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由陳強、程之、孫景璐主演的《魔術師奇遇》,放映了一萬多場,觀眾達四百萬人次,其中每年接待外賓二千多人次這是大觀樓成立以來最值得紀念的時期之一。

1965年10月是文革的早期,影院宣傳人員根據影片內容編寫成山東快書、京東大鼓、數來寶、天津快板、獨唱、三句半等,用文藝形式深入工廠、學校宣傳影片,組織觀眾。

1976年4月30日經粉刷後第一天開業,原排8點50分放映《節振國》,在早7點時發現觀眾廳悶頂內起火,消防隊及時趕到撲救,但燒毀觀眾廳和座椅,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停映十年之久,是北京影院失火最大的一次。

1986年9月13日,宣武區文化文物局、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三家聯合共同投資600萬元,重建大觀樓大銀幕電影院。1987年12月北京大觀樓大銀幕電影院建成,其設計是一座專門放映70毫米立體聲電影的影院,銀幕寬18米、高8.5米,全套放映設備由美國引進,具有四种放映功能可容納600名觀眾,裝有中央空調。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首層大廳中央有瀑布、小橋流水、蓄水池等良好的觀賞環境、優良的放映設備,是大觀樓影院成為我市特級影院之一,也進一步搞活經營創造了條件

一個世紀的滄桑

一百年的風雨

當今的大觀樓電影院正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日新月異

詳細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大柵欄街36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