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蛟洋暴動

使一次失敗的農民的暴動,由中國共產黨組織,發生在福建上杭蛟洋鄉。

基本簡介

“上杭蛟洋暴動”是1928年,中國共產黨員在福建上杭蛟洋鄉一帶組織的一次農民暴動,暴動失敗。

暴動準備

1927年9月,周恩來賀龍率南昌起義部隊經過上杭時,接見了上杭中共組織負責人,對閩西開展武裝鬥爭問題作了重要指示。1928年春,鄧子恢調任上杭縣委宣傳部長,在蛟洋文昌閣舉辦平民夜校,開展農民運動。3月,中共上杭縣北四區委成立,並普遍建立農會。時值春荒,農會領導農民進行禁糧出口、辦平糶、清算鄉族賬目財產、抗繳石灰捐等鬥爭,提出“二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口號,並組織農民自衛軍,籌集槍枝。至6月,農會會員已達1000餘人,農民武裝有800餘人,200支單響步槍,五六百支鳥槍,上百門土炮。北四區農民運動日益高漲,影響到四鄰各鄉,迅速擴展到北五區、北三區30萬人口的地區。

暴動經過

3月間,駐上杭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鍾銘清團,攤派蛟洋出捐數千元。農會即提出抗捐,附近鄉村農民也跟著回響。第二混成旅旅長郭鳳鳴揚言要派兵鎮壓。農會得知後,加緊組織農民武裝,加強戒備。

6月25日,郭鳳鳴派遣鍾銘清兩個營(300餘人)和駐連城的一個補充團,分兵兩路進攻蛟洋:一路由上杭出發,於當天下午到達蛟洋鄉口的老塘下圩;另一路由連城出發,經新泉、芷溪,於26日上午至蛟洋。中共上杭縣委書記郭伯屏和傅柏翠組織蛟洋農民武裝,埋伏於村口黃泥崗上抗擊國民黨軍。當敵十餘尖兵欲衝進鄉時,暴動隊伍以土炮進行轟擊,當即斃其4人,傷3人。由於土炮土槍進硝裝彈慢,火力不繼,敵乘隙發起衝擊,暴動隊伍被迫退入鄉里,農民武裝和民眾千餘人,利用街巷頑強抗擊,打死打傷敵二三十人,暴動隊伍犧牲4人。相持至第三天,暴動隊伍分兩路退至寧園、郭車一帶。國民黨軍進入蛟洋後,燒毀房屋七八十座,抓走農會會員和民眾40餘人。地主、豪紳大肆向各鄉勒索罰款。

此後,暴動隊伍100餘人輾轉於森坑、洋稠、大坪、巫坑一帶,開展游擊戰。7月下旬,根據閩西特委指示,暴動隊伍開赴永定大平里一帶堅持鬥爭。

歷史意義

蛟洋暴動一直被視為共產主義的農民運動,被列為“閩西四大暴動”之一,在中共黨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