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5畝(其中:田134畝,地71畝),人均耕地0.77畝,主要種植水稻、
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794.1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5.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6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974.78畝;荒山荒地88.11畝。基礎設施
該村到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59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59戶通
電,有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9.39%、75.76%和87.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75.76%和7.5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到2010年底,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0.1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95萬元,占總收入的68.11 %;畜牧業收入
14.16萬元,占總收入的30.19%;第二、三產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1.71 %;工資性收入12.24萬元,占總收入的26.10 %。農民人均純收入1336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在雲南省內務工30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保山市。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85.43%。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59戶,共有鄉村人口265人,其中男性132人,女性133人。其中農業人口265人,勞動力11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53戶,占農戶總數的80.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上小寨坡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瓦房中學。到2010年底,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5畝。已經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式公開。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共有團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有待改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