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
伏羲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抄、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自,同時也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 。
風姓互,燧人氏之子。[2]又寫作宓羲動、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漢朝後與青帝太昊合併,因此再往後世有時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
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神農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1](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2])。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 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3]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4]。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
華人(不僅中國)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
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女媧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娘娘,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後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3],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4]。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三皇中的媧皇[5-7],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8]。
三清
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鑑》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元始天尊。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道門十規》中說:“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則一。”三清都是道的化身。[1]
全稱:“一炁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
道德天尊
“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是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按道教說老子為其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道教經王《道德經》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創始者-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1]三清者為玉清、上清、太清。法力無邊,上天入地,有七十二變,長生不老,點石成金,與天地同壽,還會騰雲駕霧,入海成龍之術。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是為天宗。
靈寶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 又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即靈寶大法師,靈寶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
天之四靈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
東方青龍
但據考證,佛教所謂的龍--娜迦不過是蟒蛇。
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 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
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西方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
西方白虎
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9]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鍊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代中國人民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史記.天宮書》中‘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鹹池、北宮玄武。’
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鬥神。
南方朱雀
朱雀不屬於鳳凰而是四靈四象之一,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 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
朱雀或者鳳凰浴火重生的記載只出現在在郭沫若的一篇小詩中。
南方朱雀,為樂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為上,以二為下,三天兩地之義也。上廣下狹,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風。腰廣四寸,象四時。軫圓象陰陽轉而不窮也。[7]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北方玄武
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7]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上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11]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淨樂國皇后,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五大祥瑞
九尾狐
九尾狐在神話傳說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所謂青丘之國以及塗山氏所言都是九尾狐。[30]
九尾狐,中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而後來傳到日本,朝鮮等亞洲地區。《山海經》云:“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
《瑞應圖》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宋書·符瑞志》說:“白狐,王者仁智則至。《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 ”[31]
九尾狐在《山海經》里是食人怪物,最早在漢朝時期被視為祥瑞,在北宋初期被視為魅惑之妖。
麒麟
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應龍的後代,與鳳、龜、龍在禮記中被稱為“四靈”。[16]
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文》:“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獸也。”段玉裁注云:“狀如鹿,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因而被稱為"仁獸"。
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
鳳凰
鳳凰是中國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丹鳥、鵾雞等。
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7]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 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種鳥,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是祥鳥。
孔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鳳凰的原型。
勾陳
勾陳,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
勾陳
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徵祥瑞。
《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上史書上所記“句陳,勾陳,鉤陳”,均為“勾陳”。《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均作:句四星。正史中《晉書·天文志》開始作“鉤陳六星”,但是一些保留下來的緯書中已經有作“鉤陳六星”之說,也就是說在後漢時出現六星之說了
白澤
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徵,但正統古籍中記載甚少。白澤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通曉天下鬼神萬物狀貌,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至於“棲息在崑崙山,渾身雪白,有翼”等皆為後人杜撰,不可信。
《今昔百鬼拾遺》軀幹左右和額間的眼睛大概是鳥山石燕自行想像。《三才圖會》中白澤大致是獅子身姿,頭有兩角,山羊鬍子。
因為是好聽的有著美好寓意的神獸之名,所以後人常用來當姓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