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石膏、白礬、黃芪、黃苓、黃柏、吳茱萸、五味子。
【性 狀】中藥散劑
【功能主治】陰部多汗症
【用法用量】以細末撒患處,一日2次,十日為一療程。
【方 解】石膏、白礬斂陰清熱,五味子斂陰止汗,黃苓清熱燥濕,黃芪補氣固表,黃柏,吳茱萸殺菌止癢。
【臨床套用】陰部多汗症患者表現為下陰潮濕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將內褲整個汗濕,同時陰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臭,由於陰部汗液不易蒸發,患者該處會常伴有摩擦紅斑、毛囊炎、溢脂性皮炎等症狀。治療該病需以斂陰清熱,祛濕止癢為主。
【方 源】全國名老中醫獻方
【注意事項】勿口服
相關詞條
-
斂汗
斂汗,是指使用具有收斂作用中藥治療出汗過多的方法。 大多是收斂虛汗。出汗有兩種類型:氣虛自汗和陰虛盜汗,氣虛自汗需要用補氣斂汗的中藥來治療。 心氣虛,運...
簡介 表現 診斷 古代驗方 生脈散的套用 -
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亦稱《黃帝天機經》,系道家哲學與修養之術,論涉哲學與軍事,論涉養生要旨、氣功、食療、精神調養、房中等方...
簡介 書名由來 出處 內容 版本 -
金箔散
金箔散主要由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鐵粉2兩(細研),人參1兩(去蘆頭),龍齒1兩半,琥珀1兩(細研),犀角屑1兩,茯神1兩半,酸棗仁1...
簡介 鎮心 安神 祛風解表 處方來源 -
牡蠣散
牡蠣散,中醫方劑名。為固澀劑,具有斂陰止汗,益氣固表之功效。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臨床常用於治療...
歌訣 組成 用量 用法 功用 -
黃耆[中藥]
黃耆,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黃耆或內蒙黃耆等的乾燥根。秋季採挖。除淨泥土,切去根頭部及支根,曬乾後分別打捆。或曬至六、七成乾,捆成小捆,再曬乾。功能主...
-
四聖心源[清代黃元御撰寫的醫書]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
簡介 卷一天人解 卷二 六氣解 自敘 -
定氣散
定氣散主要由高良姜半兩,草豆蔻(去皮)1個,定氣散甘草(炙)1分,木香(炮)1分等成分組成。處方來源於《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劑主治傷寒時多嘔噦不止等症...
處方來源 藥理作用 製備方法 功能主治 相關選方 -
黃孝紓
黃孝紓字頵士,號匑廠。福建閩縣(今閩侯)人。父黃石蘇,光緒中葉以翰林轉御史,歷官皖、魯。黃孝紓服習庭訓,少治經學,喜考據,精訓沾,亦善畫。辛亥革命後,其...
人物簡介 個人評價 相關文章 人物作品解讀 -
丹參散
丹參散是一種主治腫硬疼痛的藥方,藥物成分為丹參2兩,蒴藋根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1兩(去苗),獨活1兩,牛蒡子1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
藥物簡介 藥方 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