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園村

三角園村,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西南邊,耕地面積1833畝,第三產業,主要以手工業、運輸業、服務行業為主,羊山資源豐富,種養業發達。

基本信息

三角園村簡介

三角園村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西南邊,毗鄰海府,交通十分便利,羊山資源十分豐富,種養業發達;該村管轄三個村民小組,現有582戶,人口2920人,勞動力1582人,村委會幹部8人,共產黨員43人,其中黨員結對子40戶,耕地面積1833畝,(其中旱水田372畝,坡地1459畝,荒山、荒坡12600畝),資源十分豐富。第三產業,主要以手工業,運輸業,服務行業為主。全村文化室2間,面積300平方米,戲場2個,球場2個,國小二所,共有學生300多名。

三角園村發展

三角園村列為海口科技信息示範村,利用“電子農務”及農業科技“110”的資源優勢,開展科技和信息化服務,為三角園村村民開展科技和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培養科技能人,使村民切實掌握一些發展生產的科技技術技能,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
該村建設七彩椒科技示範基地。進一步對三角園村經濟發展的條件進行調研了解,根據三角園村的條件和特點,引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七彩椒,利用我局所掌握的科技資源,建立七彩椒科技種植示範基地,促進該村的生產發展,提高村民的收入。
該村發動熱心企業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文明生態村建設。三角園村委會舉行“三角園---海口科技信息示範村”啟動儀式暨一汽海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捐助活動。其中,一汽海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捐助資金30萬元;海南立升設備有限公司提供超濾膜過濾設備;海南艾維通信有限公司參加“三角園---海口科技信息示範村”建設;以及7家採石場捐助石子1200立方,石灰粉1200立方。
抗旱井電網的升級改造工作,為村民明年的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灌溉保障,直接受益農戶530多戶,3000多人。抗旱井電網工程升級改造共投入改造資金2.27萬元,豎立8米高的電線桿20條,籌建抗旱水井電路約2.5公里,搭建水泵房2個,解決農民抗旱用水問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13畝(其中:田726畝,地287畝),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913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梨、桃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2畝,其中養殖面積40畝;草地100畝;荒山荒地560畝,其他面積1436.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有27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79戶通電,有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4戶(分別占總數的81%和66%)。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2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0畝,有效灌溉率為35.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6戶;建有小水窖11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60戶。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農村經濟總收入10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5萬元,占總收入的22.5%;畜牧業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1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39頭,肉牛105頭,肉羊217頭);漁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652萬元,占總收入的62.3%;工資性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15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3人(占勞動力的15.9%),在省內務工112人,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植業、種植業,主要銷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79戶,鄉村人口1079人,其中男性548人,女性531人。其中農業人口1012人,勞動力70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656人,彝族378人,其他民族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9人,占人口總數的15.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6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6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684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94人,距離共和鎮中學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人,其中國小生87人,中學生3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1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3萬元,有固定資產22.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5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7人。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23人。

人文地理

該村委會民風淳樸,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當地的村民喜愛民間傳統藝術---手工刺繡、彈弦子、跳左腳舞歌舞等,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該村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進行村容村貌整治、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