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河南省
三蘇祠和墓VI-622
簡介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約五畝的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
現成為占地100畝的古典園林。庭院紅牆環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樓台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祠內有蘇洵、蘇軾、蘇轍和程夫人、任採蓮、蘇八娘(蘇小妹)、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史夫人及蘇家六公子等十餘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等蘇家遺蹟;珍藏和陳列著五千餘件有關三蘇的文獻和文物,是蜀中最負盛名的人文景觀。三蘇祠幾興幾衰,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拜祭聖賢的聚集場所,經數百年的營造,現占地面650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園林建築,周圍紅牆環抱,綠水縈繞,荷池相通,曲徑亭榭,花草扶疏,小橋頻架,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之稱,樓台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來此景仰,吟出優美的詩文;不知有多少高人雅士來此駐足,留下雋永的對聯;不知有多少中外遊客來此遊覽觀光,追尋三蘇的道德文章。
建築
三蘇祠總建築面積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正門、前廳、饗殿、啟賢堂、來鳳軒、廂房、雲嶼樓、披風榭、瑞蓮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蘇軒、景蘇樓、綠洲亭、半潭秋水一房山、採花舫、南堂、疏竹軒、綠筠軒、西門等。正殿、啟賢堂、瑞蓮亭為清康熙年間所建,近現代所建和修葺都以清代康熙四年的建築為模式,使之成為一組典型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築群。正殿有蘇洵、蘇軾、蘇轍的塑像,東側由池水將綠洲亭、抱月亭、雲嶼樓連成一組園林。亭小水闊,樹密樓奇。西側一泓池水為“百坡亭”廊橋橫斷,向北望,透過“披風榭”可見隱於竹林中的東坡臥塑像。殿堂部分由三進四合院組成,雖按軸線處理,但兩邊卻運用了均衡而不嚴整對稱而有自由變化的手法,有收有放,靈活多致。
三蘇墳背依嵩岳余脈蓮花山,面對汝水曠川,黃帝鈞天台在其前,左右兩小嶺逶迤而下,宛若峨眉,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墳院四周有牆垣,南垣正中開門,古樸典雅,門兩邊所蹲石獅森嚴威風。陵門內矗立一座高約兩丈、寬丈余的石坊。左右坊柱上鐫刻著蘇軾獄中示子由的詩句:“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坊後是饗堂三間,饗堂後是祭壇,祭壇後是三蘇墳冢,院內院外遍植柏樹,鬱鬱蔥蔥,參天蔽日,有“蘇墳柏樹數不清”的說法。院內碑碣林立。墳院門外神道兩側排列著石人、石馬、石羊等。墳院西南三百米處有廣慶寺。寺內有三蘇祠,供奉三蘇塑像。寺祠墳前羅列歷代官員修葺、祭祀碑刻。其中有清乾隆年間河南巡撫畢沅所立者,稱“畢沅碑”。畢沅曾編纂《續資治通鑑》,精研金石之學,官至湖廣總督,名聲甚重。1996年,在廣慶寺東高台地上新塑蘇軾雕像一尊,基座用大理石砌成,巍峨飄逸。三蘇墳195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以來,郟縣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三蘇墳的開發建設力度,在廣慶寺重修了鐘鼓二樓,重塑了四大天王、釋迦牟尼、文殊、普賢菩薩塑像,在三蘇祠建起了卷棚,在廣慶寺東跨院建成了東坡碑林,啟功、李鐸等當代著名書法家為景區多處匾額和楹聯書丹,大大提高了三蘇墳的文化品位。三蘇墳由三蘇陵園、廣慶寺、三蘇祠三部分組成。三蘇陵園,總面積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兩側有石柱、石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對排列,儀仗嚴整。陵園門兩側蹲一對石雕雄獅。
進入紅漆大門,迎面是一座高5米、寬3米的紅石牌坊,橫眉鐫刻“青山玉瘞”4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進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蘇先生文》。左右石柱隸刻蘇軾《獄中示子由》詞句:“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過石坊,東邊有齋房5間,是過去官宦、名流祭三蘇吃素沐浴之處。正中為饗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內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眾多石碣。堂後為祭壇,壇後三冢隆起,中為蘇洵衣冠冢,東為蘇軾墓,西為蘇轍墓。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個墓冢,為蘇軾六公子墓。園內有古柏588株,多為明清時所值,枝繁葉茂,蒼翠挺拔。廣慶寺、三蘇祠座落在陵園西南300米處,前寺後祠,占地6903平方米。廣慶寺大門為南天門,入大門是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蘇祠殿在最後。三蘇祠殿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內有三蘇彩色塑像,蘇洵居中,蘇軾、蘇轍左右分侍。殿內外有金、元、明、清石碑,清代的“三蘇先生佳城圖”碑尤為突出。出廣慶寺東便門,可至小峨嵋山頭,上有高4.2米的蘇軾中年布衣持卷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