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讀書會

三生讀書會由曹曉波、毛曉寧、楊雁鴻三人創立。徵友啟示於2007年5月29日貼出之後,反響熱烈。該讀書會以陳寅恪先生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評點江山,激揚文字。

簡介

細水長流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
三生讀書會發軔曹曉波、毛曉寧、楊雁鴻三位學長平時的探討與爭論。“獨學則無友”,三位學長有感於此,遂欲覓志同道合之士,相互砥礪。三位學長的徵友啟示於二00七年五月二十九日貼出之後,反響熱烈。諸位友人如約齊聚一堂,以陳寅恪先生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評點江山,激揚文字。
怎奈此時已接近春季學期末,讀書會在舉行幾次活動後,因會友備考而中止。下學年秋季學期伊始,讀書會又貼出徵友啟示,擬定活動內容,設定哲學,史學,現代文學,古典文學四門類。之後,每周六會友都相聚於C507,分組讀書討論,不亦樂乎。經過一段時間,會友人數在十人左右穩定下來,轉入正軌。對於人員減少之情況,個人認為可能是由於當時讀書會太新,缺乏組織經驗;也可能是慕名而來之士,熱情消退,耐不住寂寞,另擇良木而棲。
在那段讀書討論的日子裡,讀書會對我進行了啟蒙,讓我漸漸發現了“我”,令我受益匪淺。歲月匆匆,白駒過隙,鐘錶的指針指向了二00九年的春季學期。三位學長即將畢業,不得不為畢業設計、工作而奔波。王然師哥,也於上一學年學期末研究生畢業,開始著手找工作。讀書會中還有多人大三,準備考研事宜。大二會友,則學業繁忙,讀書會遂中斷。
本學期初,身在大四的梁飛、張斌和我三人,出去小聚,談古論今。念及讀書會,三人都坦言她在我們的大學四年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追憶那段時光,讀書會永遠是我們大學生涯中的甜美回憶。談到讀書會可能會因我們畢業離去而就此了斷,頗感痛惜。梁飛提議重開讀書會,張斌我們二人歡欣鼓舞。已畢業的幾位學長得知此事,甚是欣慰,全力支持讀書會延傳下去,惠及更多年輕有為之士。本次的徵友啟事由梁飛起草,於四月八九兩日分別於燕大西東校區張貼。期間,還有一小事,頗是有趣。在我們去東校女生宿舍宣傳欄貼完徵友啟示後,宿管遂出來查看,當即批評我們使用雙面膠。轉而又說,念及啟示上之字甚佳,不忍揭之。我們幾人微笑離開,讀書會真是人才濟濟。
徵友啟事貼出完畢,各方開始積極回響,內心甚歡。如今,高校頗受社會各界詬病,走出的學生也是任人指摘,天之驕子難副其實。然我輩青年志士,身強體壯,心智健全,應該有所作為,有所擔當。想必來參與讀書會的都是不甘平庸之士,想要從讀書中有所收穫,提升自己。然而,讀書終究不是容易之事,古語“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即為佐證。尤其是對於流傳千年的經典作品,博大精深,非一兩日,一兩年所能體悟到,惟其書讀百遍,苦耕不輟,厚積薄發,事方可成。諸友趣味相投,齊聚一堂,乃平生之一大快事矣。(陳富童 屬文)

寄語


得知梁飛兄等復辦讀書會,心內十分高興。畢業之時頗擔心讀書會不能延續下去,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有諸位讀書會新老同學之支持,讀書會必定越辦越好。
回想與曹兄曉波、楊兄雁鴻思圖創辦讀書會之時,正是內心深感孤寂之日。大學已近半程,讀書尚少,知音難覓。讀書有時是件孤苦的事,如沒有一二好友相伴,內心時覺力有難支。曹、楊二位亦有此感,於是三人一拍即合,決定張貼海報,徵求同仁。徵友啟示由三人共同商議、曹兄手寫,張貼於學校各處。這就是讀書會的由來。
讀書會一度同仁眾多,後來因種種原因,很多人漸漸不能來參加活動了。我想這與讀書會堅持自主性質、不到學校註冊有關,也與讀書會堅持讀經典好書、不空談大論有關。我想這不能強求。讀書本就是一件,在某種程度上,只與你的內心有關的事,強求無益。再加之讀書會來去自由,沒有外力的脅制,很多同學感到很難堅持。
所以,我願新同學們能夠找準自己讀書的定位,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這樣才能自主自動的堅持下去。我更希望新同學們理性的思考,不盲目取信某一種觀點,不無理據的表達個人看法。這樣,讀書會才會成為真正的獨立自由的思想的匯聚之地,而不是雙腳離地的空談之所。匆匆寫就,不揣冒昧,望諸君見諒。
毛曉寧
2010.4.11
另:應梁飛兄邀約,附書單一張,讀什麼書本是一件個人性的事,但我也何嘗不希望諸君愛我所愛?
對“存在”獨特、深刻的思考,使人類對自己的處境有更完整的認識。
――米蘭昆德拉:《不朽》、《生活在別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上海譯文出版社
對歷史的剖析獨到、視野宏大。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思想通俗講話》、《中國史學名著》,三聯書店
對哲學基本範疇的介紹;引人思考,可作為深入閱讀其他哲學著作的引子。
――羅伯特所羅門:《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獨特視角,改變你對這個物理世界的看法。
――《不論:科學的極限與極限的科學》、《天遇―混沌與穩定性的起源》、《不確定的科學與不確定的世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述書目屬於“世紀人文系列叢書――科技人文”。
對概念的精到詮釋與恰切定義,幫助我們減少由概念帶來的誤解。
――吳勇:《政治學核心概念》,天津人民出版社
從後現代、詮釋學角度來理解中國當代的法律制度。
――蘇力:《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學習費孝通先生的治學與文風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的努力第一次使社會思想的研究具有科學假說的性質
――金觀濤、劉青峰:《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法律出版社(作者在國內能看到的作品還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湖南人民出版社)

吾兄梁飛、福同、張斌、小鍾,以及其它諸君:
見信好!
我們在群里已經聊過一些,在此我就不費水墨介紹我自己了。然而我這封信終究要寄到你們手裡,使你們被聽多少是一件尷尬的事情。就讓我們搬個凳子,一齊坐下來,最好有像C507那樣的桌椅,梵谷畫裡法國小咖啡館一樣的不協調布景,訴說心情心事。不協調的空間與矛盾的爭鋒神形相輔相成,智識在這裡蔓延開來。
首先我覺得我的寫信吃盡了天嘯等幾位兄弟的大甜頭,使我可以避開他們已經有所涉獵的話題,重新開闢新的路徑,或是使他們的話題老樹開新花,因為我先前是看過他們的信件的。這使我現在提起筆來熱血沸騰,我將扛著我的攝像機對準我要的視角。
讓我們慢慢談一點。就說說這視角。今天做了一個新聞,先前《瀟湘晨報》和《三湘都市報》有過對湖南首例特大製造炸藥的報導。我拿到報紙的時候,只是詫異其中的事件――他所製造的55萬枚雷管足以將一個村莊面目全非。後來我的老師居然要做這個新聞,我說這有什麼好做的,別人都報導過了。老師說了他的見解,我才恍然大悟。同樣大家都在讀報紙,然而不是在業界混跡多年的人很難發現其中的新聞點。他覺得可以對製造者做一個深度報導,以此展現一個中學物理教師如何走向犯罪之路。當然,我們還可以這樣做,即警察告破案件的過程,或是還有20多萬枚雷管的下落至今何處?這樣區別了別人報導過的東西。於是視角使原本的事物具有了新的生命,視角賦予了高度、深度,再加上理性、建設性,這不就是《南方周末》的風格嗎?一個老記者向我講述過他和南方周末,新華社記者喝酒的經歷。大家還記的2008-12-18 南方周末所報導的《380公里:一塊煤的利益之旅》這篇新聞稿嗎?當時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去寫,南周的記者用一塊煤的以小見大的視角令所有在場的人目瞪口呆。一塊煤的利益之旅,又有多少人的血淚史呢?艱辛它就蘊含在這樣一塊普普通通的煤身上。記者用大家看得見的事物,看不見的視角使利益,礦難,卑微,生存一涓一滴,半絲半縷地展現在客群面前。於是,我們發現,震撼――有時候正是一種視角和思維方式在你我的面前活生生地顛倒乾坤!
我在北大法意工作的時候,我的老師弘毅先生要求我不分專業地讀書,讀每個領域最經典的書。他寫了一本《認識你的職業性格》,我本以為這本書太暢銷(我一貫不讀這類書),有一種不屑一顧的感覺。然而在我深入了解到他的學術功底時,我開始在意他寫的東西。原來他覺得自己可以做一名傳播者,把學術之中的精華搬到大眾之中去,讓大家都可以間接地觸及到用晦澀的語言堆積而成的寶藏。他用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的知識解說著人的職業性格。而深厚的古文功底使他駕馭白話文遊刃有餘。他說過,多一門學科的知識,相當於你的望遠鏡加長,加寬一圈,你能看得更遠,更廣。如果融入到今天的信里,你們可以發現我還在繼續說著視角的話題。
南方已是春暖花開,我已經享受了很長一段這樣的日子。我喜歡這樣的季節,有時候細雨綿綿,叫人不得不多愁善感。如果陽光明媚,還可以去爬嶽麓山,登橘子洲,久久地抬頭仰望高聳的大樹,陽光輕輕地瀉在樹葉上,萬般可愛。而那樹葉更叫人歡喜,嫩綠與深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就像生命時時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知道北方的這個季節,或許還未從冬天裡走出來。這是那裡的特徵,春天眷念著冬天,夏天壓縮著春天,秋天憐愛著夏天,冬天自然就要腳踏兩隻船了。我在秦皇島呆了四年,真的不喜歡那裡,我總想找出它的好處,至始至終唯一懷念的是那片藍藍的天空,仿佛是一面鏡子倒映著地上的海。回來以後我習慣這裡的辣椒,臭豆腐,吃米飯不要錢;習慣於到下午6點以後才去逛街,在夜晚感受它的繁華,然後坐一趟夜班車回來,看著窗外流動的燈火闌珊,想起過去的種種。當然四川也是叫人難以忘懷的,而北京呢,是我在北方唯一喜歡的城市,但那不是我現在可以生存的地方。如果你喜歡米蘭昆德拉和卡夫卡,大學畢業去北京的話可以考慮。至於箇中原因,我想可以寫很多。
儘管如此,我不能說我就會在此地紮根,我希望能追求到更高的東西。我現在只想趕快安定下來,然後建立自己的家。當你走出校園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面臨的東西更加的複雜。先前我是多么激進的自由主義者,然而現在我的自由主義被溫情和敬意包裹。我不知道是好是壞,但我時時覺得婉轉得可愛。因為你要開始面臨很多的東西,比讀書更加複雜的世界,你要開始思考你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用你的社會學想像力。鑑別一本書的好壞需要你有良好的心智,在萬千的信息面前理出思緒更是一種品質,然而,辨別社會的真偽,並能很好地站在真的世界裡需要你有良好的調動身心、智識的能力,因為你和我都已經被深深地嵌入到這個世界中了。這種嵌入的被動不是無動於衷的死板樣態,而是要你發見你的前景和使命,重新定義你自己,尋找慰藉心靈的出路。我喜歡鮑勃迪倫的一首歌,歌名叫《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這裡有我喜歡的口琴樂,迪倫布魯斯強調的憂鬱,更多的還在於歌詞本身。“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可以稱之為男人?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片海,才能在沙灘上入眠?我的朋友,答案在風中飄。人生的意義,如天嘯師哥在給你們的去信中所言,沒有統一的答案。讀書會不可能給你們一個終極意義的答案,以此虛偽的認為這是終極的關懷。曉寧給你們推薦的書目中有一本《大問題》的書,在書中的第一頁,有一個用哲學家名字列就的震撼心靈的大“?”。人類在面對終極問題時從來都沒有答案,但是思考這些問題本身比擁有答案更富有意義。於是,重要的是不是你隨時在用心拷問人性,用林達的《我也有一個夢想》結束我的這一段:
作為整體人類是有這樣一種特性的。那就是,第一,他是思考的;第二,他思考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永遠是與人性有關的。作為整體的人類,他不得始終在對這個問題進行道德自省和良心拷問。這是人類有可能對"進步"二字持有信心的基本依據。”(林達,《我也有一個夢想》,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9月,P31)
現實就這樣不折不扣的擺在你我的面前,已經開始影響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它會衍生出一種也許並不可怕,但也不一定可愛的強大的牽制力。使你對理想、愛情等美好事物的追求時喪失了或者增強了勇氣。
讀書會諸君,我在此不是要教訓各位,只是希望延續這種傳統,從那裡走出來的人不應該忘記那裡,也必須仍然對讀書會有所貢獻。這是我和梁飛兄商量後的決定。我們幾位的信件我相信將給你們帶來新的水源,不只局限於書本,更多的是將心智回歸到常識常理常情,人世人情人脈。所以我建議大家落實為對於合理並愜意的人世生活之追求與嚮往,而理想於其間縫綴連續,讀書遂成作為生活方式的匹夫匹婦的日常灑掃應對
至於對讀書會的回憶,我基本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曉寧在信中多有回憶,雁鴻將來去信應該也會談及,在此不再細說。感到幸運的是梁飛兄等諸君重啟讀書會,使我還可以在千里之外同大家聊天,這真是一種幸福。你們從我的信中應該可以窺見到我對讀書會的感情,因為那裡曾經凝聚了我太多的心血。
末了,要對師哥王然同學提出批評,他給你們的信中居然有招親的赤裸裸誘惑。哈哈,讓我想起了在讀書會時,師哥講的他同學找女朋友的一個基本條件的說法,不禁大笑。我們大家比師哥年輕,所以不要學他老人家的。但是師哥確實很優秀,曉波以人格擔保,凡有“趣”者(女)可以搭理他一下,免得他孤苦伶仃的。
最近常常熬夜,現在習慣了。今天又寫得這么晚,先擱筆吧。
待下次聊。另,如若需要,我可以聯繫侯純教授與大家探討,我與他關係很好。
你們的 曉波
2010-4-16
湖南長沙馬欄山

寫給三生讀書會新會員的信
聽說讓我給大家寫封信時,我真的感到受寵若驚。本人年近三十了,仍然一事無成,其實是沒有資格擺架子教訓人的。思來想去,還是給大家介紹些經驗教訓吧,把我已經走過的彎路,走通的直路和走不通的死路撿幾個拿出來大家做個參考,也許會有益處。
一, 讀書和學習。
燕山大學的學費是很貴的,來的讀書會的同學們至少每年掏5000塊的學費吧?大家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大人了,不上學的人很多開始養媳婦孩子了(養家是恐怖的負擔,而你父母養你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花父母的錢來上學,總應該有些責任感。上大學來就是讀書來的。社會實踐很重要,但那是大學階段的次要工作。 社會實踐可以不在大學裡進行,而出了校門就沒有時間讀書了。
二, 電腦。
電腦是個很好玩的東東,也很能秒殺你的寶貴時間。有了電腦就分心讀不好書了。學習有時是需要電腦,但是儘量用學校機房的機器,我知道學校機房的機器很爛,爛的的讓你有踹它的衝動,但你能挽救至少一半的業餘時間來讀書。忍下就過來的,不後悔的,再說還能裝窮申請個貧困補助啥的… … 總之,電腦對文科來說在研二之前沒必要買(我研二買的電腦,覺得還是買早了)。對工科來說似乎在大三大四也可以咬牙不要(學計算機的除外)。
三, 戀愛。
這個有點扯遠了,但還是要說。戀愛是很甜蜜的,如果哪位在場學妹芳心許我也請讀書會組織者給她我的電話和QQ。但是,失戀是殘酷的。殘酷得能把你送到地獄去,我親眼見到一個兄弟失戀倆月了還每周就吃四頓飯,其中一頓就是兩罐啤酒。本人也曾因此受內傷吃中藥,在頭上碎酒瓶(神功,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你想想,一個人都折騰成那樣了還有心思學習讀書嗎?為了一個負心人耽誤了那么多美好的東西值嗎?表跟我說你不會分手或你到時候想得開喔。所以,搞對象有風險,戀愛需謹慎。
四, 追求。
讀書啊讀書,讀書的作用是什麼呢?據說能讀得“腹有詩書氣自華”,能讀出“顏如玉”小姐,能讀得中華都崛起。我想,讀書還能給你帶來超脫的追求。追求不是大多數人所具有的。有了追求對生存也不見得是好事。但是讀書帶來的追求給你的生命以意義。有人講“人都是平凡的,但不一定是平庸的”。追求使你擺脫平庸。 說到這裡就有點玄了,不說了。
最後,要感謝讀書會的組織者給了我與大家交流的寶貴機會,在這裡祝我們讀書會越辦越好!

書目

《動物農場》(Animal Farm)二戰前後一個英國共產黨員針對蘇共的政治諷刺史,作者眼光犀利,作品可讀性強。幽默挖苦,入木三分。另外,書短,好讀。
魯迅的一些文章,重點推薦他隨感錄系列, 載於《熱風》; 《好東西歌》, 《公民科歌》, 《“言詞爭執"歌》 (最好能找到解釋一起看才看得明白)和《我的所愛》四首打油詩。隨感錄照亮了我們整個民族的醜陋面,讓我們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的人豈能混得長久?《好東西歌》, 《公民科歌》, 《“言詞爭執"歌》把國民黨那套政治把戲說透了。
《笑傲江湖》 不是看武打,那書是政治寓言。看看殘酷的沒有好人的政治鬥爭。
《蘇菲的世界》 哲學的入門讀物,很淺,很好讀。
《萬物簡史》 語言幽默,可讀性強。讓人看到科學本身和科學家的曲折故事。
《楚辭》 讓人陶醉。
《牛虻》 大家這個年齡看很合適。看看人心險惡和年輕人的成長。
《茶花女》 法國人寫愛情悲劇比英國人強多了。
《英雄艾文荷》 也有把艾文荷叫做愛凡赫的。這本書是看看民族偏見和人的良知的鬥爭。
難些的書有:
對神學感興趣的人可以讀讀麥蒙尼德的《迷路指津》,圖書館就有,英文的。
《浮士德》 我高二看的,今年懂的,感到真是經典。
《莊子》
看語言學的東西的單個和我聯繫。

活動

活動時間:每周五晚七點
活動地點:西校區里仁教學樓C509
活動內容:
一、固定活動:品讀經典
設立目的:經典是一種濃縮精華,對整體的極致表現。觸碰經典有助於自我提高,把握整體,高屋建瓴。由此,經典應該常讀不輟,反覆品味,使我常為新。誦讀有助於會友進入狀態,更好的理解經典書籍,為下一活動做鋪墊。
開辦方式:每次有兩名同學領誦,大家跟讀,完畢,閉眼靜坐,深入其境。
持續時間:一般不多於半個小時。
所讀書籍:蒙書,四書五經,諸子百家……
二、討論活動:書籍討論
設立目的:因書結社成友,無書即無讀書會。固定活動是諸位會友都要參與的,此活動考慮到諸位會友的興趣差異來設立。同時,也可以相互砥礪。
開辦方式:某位會友,依據自身興趣,拋磚引玉,就某一本書,或其中一段落,或一個觀點,來談自己的心得。眾會友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討論中,對事不對人,言辭激烈,針鋒相對,更有助於進步。
持續時間:一小時左右。
所讀書籍:靈活選擇
三、自由發揮(備選):演講
設立目的:在眾人面前講話,做到神閒氣定,言之有物,對諸位會友來說是一種很好鍛鍊,大有裨益。
開辦方式:由某位會友,向大家就某一主題做獨立演講,其餘會友聆聽。演講完畢,接受大家提問並回答。
持續時間:半個小時左右。
所講內容:具體內容不限,應為演講會友所熟悉,並有自己的一些見解為佳。
四、學以致用:放眼現實,關心時政
開辦方式:話題單一集體討論,多個話題,自由分組討論。
持續時間:一個小時左右。
設立目的:“盡信書,不如無書”,走進書,還有從中走出來。書來源於現實,但高於現實,還應回歸現實。
所議內容: 會友身邊發生,社會敏感關注的事件。
五、反思: 會後總結
開辦方式:讀書會設書記員,負責本次活動的記錄,並進行整理存檔。諸位會友自願。
總結內容:記錄活動脈絡,反思不足。
持續時間:自由支配。
附:本讀書會活動流程根據第一次活動的情況,並結合以前的經驗,而暫時擬定。此流程只是用來輔助諸位會友更好的參與活動,可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切莫作教條理解。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會徽

三生讀書會會徽說明
1. 整個會徽黑白兩色色調,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古樸典雅,秉承中國書法的特色。
2. 外圓內方的設計體現了《淮南子・主術訓》 :“智欲圓而行欲方”的哲學。黃炎培曾寫道“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 《曾國藩家書》也曾說到:“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潤,行得通也。”這是讀書會對會員做人的要求。
3. “三生讀書會”繁體字書寫,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飄若游雲,矯若驚龍。看上去大方,大氣。
4. 中間小圓線條呈斑駁狀,中英“燕山大學”以及“2007.5.29”字型形狀,使整個會徽看上去像一枚郵戳。意為交流,探討,凡讀書會會員互相進步,會員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
5.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讀書會的宗旨。此碑文座落於清華大學校內,為陳寅恪師紀念王國維師而題。在會徽中是一枚篆刻作品,又像一塊紀念碑。
設計者 沐新 梁飛 易寧
2010年4月11日

章程

序言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之生命。
――陳獨秀《敬告青年》
海寧王靜安先生自沉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仁鹹懷思不能已。其弟子手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曰,宜銘之貞珉,以昭示於無竟。因以刻石之詞命寅恪,數辭不獲已,謹舉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後世。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節自《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以此兩段文字立於章程之首,望吾青年讀書會諸位共勉之!
第一條 本會定名為三生讀書會。
第二條 本會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以自覺和責任為行動指南。
第三條 本會成立之目的:集優秀之青年於本會,以砥礪品行,研讀經典文本,討論交流讀書,社會之種種問題,完善自我。
第四條 本會始終堅持為非正式團體,但凡有興趣者,皆可參加本會,在嚴格遵守章程的前提下,尊重成員參加和退出的自由。
第五條 本會會員須恪守以下之各準則:
自覺:自覺其新鮮活潑之價值與責任。而自視不可卑也。
立志: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
奮鬥:奮其智慧型。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視之若仇敵。若洪水猛獸。而不可與為鄰。而不為其菌毒所傳染也。
反省: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自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六條 本會重大事務由三生仲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