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江蘇省淮安市,古名:淮陰、清江浦、清江、清河,位於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地區,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淮安市隸屬於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帶,市區東距黃海海岸線僅100多公里,通達億噸大港——連雲港港和鹽城大豐港兩個沿海開放港口均僅需1.5小時。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在淮安交匯,市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 淮安市人文答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1986年原縣級淮安市(現淮安區)被國務院評為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沿革
建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江蘇省新型的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入連雲港市。 2001年江蘇省淮陰市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即原地級淮陰市、原縣級淮安市、原淮陰縣融為一體),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因重名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江蘇省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年,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改回淮安之名,設淮安區。 至此今天的淮安市轄清河、清浦、淮陰、淮安四區和漣水、洪澤、盱眙、金湖四縣。發展規劃
淮安市未來發展規劃,定位為江蘇省的三級中心城市(南京為一級,蘇錫徐連揚為二級,淮安等為三級),長三角北部地區的重要公鐵水空交通樞紐、區域商貿總部經濟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重要國家物流節點城市,北翼中心城市之一(寧錫淮),江蘇三圈(寧錫徐)一極(淮安)之增長極,規劃江蘇第四大都市圈。加緊水渡口區域和清河新區的建設,使市中心向東污染少的區域推進。 人口方面:主城區人口120萬,高教園區30萬,新城區(清河新區,生態新城,清浦新城)90萬,開發區60萬,市區人口總計將達到300萬人,城市化率達到80%,建成超大型城市,財政總量爭取進入江蘇省前五位。 交通方面:近期開工建設淮揚鎮城際鐵路、連鹽淮城際鐵路、宿淮鐵路,並對現有的新長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中期規劃建設寧淮城際鐵路,進行滬徐鐵路(淮安段)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在規劃中還包括十二五期間建設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城市快速通道。十二五末力爭軌道交通和水上公交開工。 高等教育方面:對現有高校資源進行最佳化配製,籌劃組建綜合性淮安大學,淮安理工大學,淮安醫學院。縣域規劃方面(2008-2020年):漣水縣規劃城區人口40萬人,城鎮化80%,建成中等城市;洪澤縣規劃城區人口2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