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景區南側“月亮湖”原是清代鹹豐元年(1851年)洪水衝決禮壩形後封閉的河槽,水域清澈幽靜,設有水上遊樂世界和垂釣中心,加之環湖小徑、四季園、白鶴保護區等景點和漸入佳境的曲廊、湖心亭,置身其中,恍如畫境。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完建於明清,加固於當今,現為國家必保四大堤防之一。古堰有108彎,古代減水壩(信壩完好保存)、周橋越堤險工段遺址、鎮水鐵牛、乾隆巡視大堤留下的詩文碑刻等景點,被稱為“水上長城”,是古代人民與洪水鬥爭的歷史見證。堤後森林參天拔地,蜿蜒曲折,不時出現的野雞、野兔讓人驚喜,人行其中倍感清爽,稱為“綠色長城”,順堤河旁葦草叢生、流水潺潺,可游可釣。大堤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個長閘、古堤風景區內,獨特的水文化品味和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景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賓客。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胡耀邦、喬石、溫家寶、回良玉等同志曾先後到這裡視察、參觀。
為了提高三河閘的防洪標準,江蘇省水利廳於1968年、1970年兩次對該閘進行了加固,閘墩接長1.45m,增建工作橋、檢修門槽及浮箱式檢修門,加厚消力池底板,加固閘門等。1976年~1978年進行了抗震加固,對排架、門墩進行抗震加固,公路橋加橫向夾板。1992年~1994年又對三河閘進行全面加固,更新鋼閘門、加厚消力池、加寬公路橋、處理工作橋裂縫等。2001年新建了彩鋼板啟閉機房。2003年安裝了閘門自動監控系統,實現了水利工程管理自動化。
三河閘工程的建成,極大地減輕了淮河下游的防洪壓力,保證了蘇中里下河地區不再受到淮河洪水災害之苦,50年來,成功抗禦了1954年、1991年、2003年等特大洪水,充分發揮了骨幹水利工程的效益,2003年三河閘泄洪達600多億立方米,2006年三河閘泄洪歷時104天,共下泄洪水136億立方米,截止去年年底,已累計安全泄洪10657.39億立方米,保證了里下河地區3000萬畝農田和2000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三河閘攔蓄淮河上、中游來水,使洪澤湖成為一巨型平原水庫,為蘇中、蘇北地區的工農業、人民生活用水及航運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特點
洪澤湖出口處大型控制水閘之一。位於江蘇省洪澤縣入江水道進口處的三河口,是調洪蓄水,保障淮河下游地區133萬公頃農田及廣大居民防洪安全,發展灌溉、航運、水產養殖等的綜合利用工程。閘有63孔,每孔淨寬10米,高6.2米,連同閘墩總寬697.75米,閘底、閘頂高程各為7.5與17米,弧形閘門,閘基為黃崗土,未打基樁、板樁,閘頂設有7米寬公路橋,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泄洪流量8000立方米/秒。工程於1953年竣工。1954年淮河大洪水時,該閘實際通過洪水流量1.07萬立方米/秒。隨後通過加固,將臨湖面擋水高程提高為17.3米,設計與校核泄洪流量分別提高為1.2萬與1.3萬立方米/秒。
三河閘榮譽三河閘景區分別於2003、2005年被水利部授予“國家水利風景區”,三河閘工程管理局被授予“國家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稱號。
中國知名水利工程
中國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綜合效益巨大,舉世矚目。但是,但凡水利樞紐都會或多或少對當地原始生態帶來一些影響,其負面影響與其巨大的正面效益孰重孰輕?讓我們在編輯與閱讀詞條中尋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