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刀

三棱刀

三棱刀,是由二戰時誕生的一種軍用刀。刀身三棱裝,長細而堅硬,每個稜角中間都有凹槽用來放血,被刺中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失血過多而死亡。由於三棱刀的這一特性,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管制刀具。

基本信息

三棱刀,是由二戰時誕生的一種軍用刀。刀身三棱裝,長細而堅硬,每個稜角中間都有凹槽用來放血,被刺中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失血過多而死亡。由於三棱刀的這一特性,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管制刀具。

簡介

三棱刀三棱刀
一把好刀,一般只要足夠鋒利就行;但作為一把戰刀,這還遠遠不夠。
首先它的刃口在足夠鋒利的同時,還要具有足夠的硬度,而刀身也要有合適的強度和韌性。剃刀很鋒利,但由於硬度不足,切割稍硬一些的東西就會變鈍。有些小刀雖然平時還算鋒利,也比較耐磨,但受到撞擊和扭曲的時候很容易斷、裂,也就是說比較脆。三菱刺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從這一方面來說,三菱刺無疑是傑出的由於硬度高的比較脆、韌性好的不夠硬……對制刀匠們來說,用同一塊金屬材料做出一把好刀是很不容易的。使用不同質地的鋼材來製作刀刃和刀身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中常見的工藝有夾鋼、包鋼等。這種工藝就是將硬且偏脆的刃口和較軟但柔韌的刀身結合起來,而其中的難點之一,就是在不同鋼料的結合過程中,常常會由於表面氧化、夾灰等因素造成失敗,導致廢品率極高。這種工藝在手工作坊十分發達的東方國家很流行,中、日等國傳統的優良刀劍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造型

刀的造型也很重要。軍刀要有足夠的殺傷力,除了重量、重心、曲線、鋒利程度以外,尤其重要的是造成傷口的嚴重程度和刺進之後拔出的難易程度。小說里就常常有這樣的片段:某人中刀之後還能苟延殘喘,而一旦刀被拔出就會……網上很容易找到各種"世界N大名刀"的圖片,它們都是通過各種細節不同的設計來達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前窄後寬的體型、刀身側面的血槽、刀刃根部的鋸齒……這些特點都為此而存在。三棱刺是最厲害的軍刀之一,這大概也是由於它的結構造型。

功能

1.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三棱刺是在刺進入人體後,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這樣刺可以從容的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相信任何士兵都不願意因為拔刺刀而浪費時間。
2. 三棱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癒合作用,而且,這種傷口無法包紮止合(即不好做最初的應急處理)。如果內部存在著肌腱斷裂或是血管破裂,你縫合表面又有什麼意義?
3、看過李連杰的《中南海保鏢》的都會留下深刻印象,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拔出,毫不費力。
4、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冶煉時出於金屬性質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完整的成品軍刺是無毒的),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特點

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我國的三棱軍刺,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摺疊收起但一般不拆下來使用。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棱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稱為"刺"而不是"刀"。大頭刀上也有血槽,不過效果比起三棱刺差遠了。因為三棱刺的威力更多地體現在它的三棱結構。
在國產56半自動步槍、56衝鋒鎗都有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