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並站樁

①小指帶動,指掌慢慢上翹,成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與臂鹹直角,意想掌心與地中氣相接。 ②小指帶動,松腕,轉掌心相對,虎口向上,臂放鬆,與肩等寬從體前向上捧氣,至手與臍平。 頂心向下,腳心向上,手心向內,意念“三心”向丹田併合。

三心並站樁是氣功大師龐明自創的智慧型氣功中的一種站樁功法。
三心並站樁是以意引氣(意念外放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到內混元階段以形引氣(神與自己的“形”合,不外放)的過渡階段。
一、姿勢要求
1.兩足併攏,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目視遠方天地交界處,兩眼輕輕閉合,目光回收。口微閉,自然呼吸(鼻吸鼻呼),意念中鼻與頂部通天穴(百會前五分、外開一寸五分)相連。
2.踩氣。兩足跟不動,兩足尖外撇成90度角,再以兩足尖為重心,兩足跟外撇90度,兩足呈後“八”字形。此動作後,氣即貫至兩腿外側陽經中。由於足內扣,足三陰經自然放鬆,故能加強經脈之陰昇陽降的功能。此動作舊稱踩氣。
3.起式
①小指帶動,指掌慢慢上翹,成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與臂鹹直角,意想掌心與地中氣相接。以肩為軸,雙手做前後拉氣三次。向前推,手臂與身體的夾角約15度;向後拉至體側。
②小指帶動,松腕,轉掌心相對,虎口向上,臂放鬆,與肩等寬從體前向上捧氣,至手與臍平。以小指帶動向肚臍貫氣,同時轉掌心向下,意想兩臂延伸到天邊,在天邊處兩臂向兩側外展至背後(與肚臍同高),小臂微收,掌心微含,回照腰部命門穴。而後小臂上提,順勢內收掌腕至兩肋旁,掌心向上,用中指端向大包穴(屬脾經,在第六、七肋間)貫氣。而後兩臂向前伸出與肩平。
③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回照兩眉間印堂穴。而後,轉肘外撐,帶動兩臂向兩側展開(意想沿天邊展開)。至左右成一字肩平,小指帶動轉掌心向下,逐漸轉掌心向上,意想掌臂延伸至天邊,沿天邊向上劃弧,至頭頂上方兩掌相合。沿頭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
4.坐腕,帶動臂下落,兩手掌根慢慢分開掌心內含,十指尖輕輕相接,兩手呈半個球狀,置於腹前,掌心對肚臍。屈膝下蹲,膝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臀部不能撅,腰部命門穴向後突,小腹不能癟,呈似坐非坐狀。站莊姿勢的高低依練功者的體質而定,約站半小時。
5.身形要求。頭要中正,虛凌向上,似懸空中。目似垂簾,含光默默,目光隨眼瞼閉合而內收,與意念合而為一。舌抵上齶,展眉落腮,似笑非笑。含胸,含胸是將胸骨柄與兩乳頭之間的三角地帶放鬆。拔背,拔背是大椎穴向上領直通百會,使脊骨伸直,同時需注意兩肩胛骨自然放鬆下沉。含胸拔背的目的是使胸腔開擴,胸背放鬆。松肩空腋。肘墜而懸。坐腕、含掌、舒指。松腰,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等都放鬆,逐步改變腰部的自然彎曲狀態。松胯,包括髖關節和骶髂關節的放鬆。尾閭下垂指向地面,兩足跟的連線為一邊,向後劃一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中心即為尾閭的指地點。調襠提會陰。松膝,輕輕內扣,稍向前屈,但髕骨要有微微上提之意。踝放鬆,足平鋪。
6.收式。身體慢慢直立,兩腳併攏(按預備式踩氣逆動作),兩手轉指端向上,胸前合十繼續上舉至頭頂上方(見捧氣貫頂法),意想舉向天頂。兩手沿天邊慢慢分開,掌心向前,兩臂由兩側下落與肩平。逐漸轉掌心向上,沿天邊向體前合攏,與肩等寬。掌心微含(同時用意念)中指回照印堂穴。兩臂下落,回抽,用中指端向第六、七肋間大包穴貫氣,向後伸出,向兩側外展,兩臂展至兩側時順勢轉掌臂,使兩掌心斜相對,向體前合攏。兩手重疊放在肚臍上(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揉腹,左右各轉九,靜養片刻。兩手分開置體側自然下垂,慢慢睜開雙眼。
二、意念活動
本庄法多守下丹田。方法是意念從周身各部向丹田集中。頂心向下,腳心向上,手心向內,意念“三心”向丹田併合。“三心並”即由此命名。初學功者,意念頂心、腳心、手心可以分別逐個向丹田並。向丹田併合後,意念即可放開、安靜、放鬆地站莊。當意念從丹田跑掉時,再重新向丹田併合。
三、功效
本庄法發動真氣快,富力強身作用明顯。很快即可出現身體微晃動或微顫,身有熱感,兩手之間出現吸力與張力,兩手難以外分與內合之感……。此莊法不僅適於病人的鍛鍊,而且是武功基本功,是練動功松腰胯、松尾閭的捷法。站此莊只要姿勢正確,不會出現自發動作。微晃或微顫是身體放鬆的表現與自發功不可同語。但要注意:切不要把意念專注在“晃”、“顫”上,否則也會因意念的強化作用而呈現自發動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