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陝北地區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全國性的農民戰爭烽火首先進入山西。數十年中,以交城山區為根據地的交山農民軍作為一支農民武裝,從反抗明朝統治到反抗清朝禁馬暴政,此起彼伏堅持鬥爭,烽煙經久不息。交山農民軍利用三座崖天險地形條件建設山寨,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險。清順治十八年(1661),流亡日本的反清活動家朱之瑜(1600—1682)在長崎談論國內反清形勢時樂觀地說:“逆虜(指清朝)號令所及者六省,山陝四川之糧,尚不敷漢中、交城之用,……”(《朱舜水集.中原陽九述略》)。這裡是說:在張獻忠餘部失敗後,全國的反清力量仍有兩個重要根據地和戰場,一個是李自成餘部“小闖王”李來亨在川鄂邊界的巫山、房山等山寨;另一個即是山西腹部的交山農民軍殘餘所倚托的葫蘆川三座崖等山寨。這就是朱之瑜在海外所指望的“漢中”和“交城”。在康熙三年(1664)李來亨部完全失敗後,也就只剩“交城”了。堂堂清朝靖安營官兵,自順治五年被農民軍火燒兵營、趕出交山二十餘年,棲身在文水縣開柵鎮而不敢回山駐防。當時的交城知縣真正可以發號施令、施展權力、徵收稅賦的轄地,僅局限於邊山平川不足全縣總靣積十分之一的區域。清·交城知縣趙吉士(1628---1706)曾向上級驚呼“西山寇”的特殊性:“蓋交山之盜與他境異。他境之盜,非起於荒亂,必迫於罪死;非發於土著,必聚於流移。獨交山之盜,無所不有:時而放羊牧馬,民也;時而揭竿制鋌,盜也。時而散處峒窯,民也;時而千百成群,又盜也。言撫則陽順而陰逆,言剿則此散而彼聚。且村民土戍,非其親戚,即其交知。官府動靜,朝發夕聞。兵少則不敢深入,兵多則不能久駐”(趙吉士《牧愛堂編.守險分治永靖交山議》)。
趙吉士採取“剿撫兼施”的策略,對農民軍殘部進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康熙十年(1671)十月初九,趙吉士奉兵部“剿殺盡淨”命令,率領官兵鄉勇一千餘人入山,乘雪夜包圍三座崖營寨,使麻痹輕敵、準備不足的農民軍隊伍倉促應戰,不能在冰天雪地的三座崖長久困守。經過半個多月的圍追剿捕,交山農民軍殘部完全失敗。
三座崖天險,是綜人文歷史遺蹟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文物旅遊景觀。三座崖在蒼蒼群山、茫茫林海中昂然屹立。人們要想攀登三座崖,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行。在將要到達崖頂時,必須腳踏前人雕鑿的崖壁階梯方可登頂,其下萬丈深淵,真正使人望而卻步、驚心動魄。崖頂現存有人工鑿築的將軍洞、階梯、吊繩孔、欄桿柱洞與房屋建築遺蹟,現為交城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
三座崖遺址
山頂今存有鑿於石崖的插旗洞、石椅、試心石,崖西側鑿有將軍洞,高深均約2米。 將軍洞下為兵營,今房基猶存。 舊傳崖頂有藏軍洞,可通向燕家莊南山和橫嶺村。
-
三座崖戰役
混入義軍總寨的趙吉士坐探王登仙,從中挑撥離間,暗設陷井。 傅青山、任黑虎義正詞嚴,痛罵趙吉士無恥勸降,從容就義。 整兵七日後,趙吉士和姚順,從獨石河進兵...
-
崖門炮台
清新會崖門古炮台 位於新會區古井鎮崖門村崖門海口東邊。建於清初,雍正後歷代重修。炮台呈弧形,背山面海。炮位連綿伸展長達180米,組成級深3.5米、高5...
歷史淵源 -
留言崖
留言崖入海口附近山崖,有20座刻有楔形、象形、拉丁、阿拉伯等19種文字的石碑嵌刻其中,記載了在黎土地上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因此而得名。
簡介 -
麋鹿崖岩畫
麋鹿崖位於大伊山西峰山腰間,這裡山崖險峻,嶙峋峭壁中有雙峰對峙,澗溝塹阻,因石橋相連,成為一體。在澗南側,絕壁懸崖之處,有一與山體相連的招頭石,突兀而出...
相關 -
崖子石
崖子石由三座高峰組成,山勢雄偉,氣勢磅礴,峰中有谷,谷中有峰,奇峰林立。崖子石主峰1757米,在第二、三高峰間,雙峰相對直插雲天,渾然而成雄偉天門,號稱...
簡介 -
丹崖山
地理位置:山東省蓬萊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的丹崖山就因沾了個“仙”字,自古被稱為“丹崖仙境”、“蓬萊仙山”,更有山巔之蓬萊閣而名聞天下。
介紹 蓬萊閣 -
甘肅清水李崖西周遺址
甘肅清水李崖西周遺址,位於今清水縣城北側樊河和牛頭河交匯處樊河西岸的台地上,獲2006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發掘緣起 鑽探發掘 主要收穫 -
城子崖城址
為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城址。位於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30年代初,山東古蹟研究會發掘城子崖遺址時曾發現城址,並推論為龍山文化的城址。幾十年來,學術界對...
1977年 1989年至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