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宿戀

三宿戀

詞目:三宿戀 拼音:sān xiǔ liàn 解釋:喻指對人或事物有眷戀之心。

基本信息

詞目:三宿戀

拼音:sān xiǔ liàn

解釋:喻指對人或事物有眷戀之心。

詳細釋義

典源

《後漢書》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傳下·襄楷〉~082~
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艷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單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黃老乎?唐·李賢註:「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

典源譯文

又聽說宮中立了黃老、浮屠的祠。這道主張清虛,貴尚虛無,好生惡殺,省私慾,去奢侈。今陛下嗜欲不除,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能得福?有人說老子入夷狄,始為浮屠之化。浮屠不三宿於桑下,不想久生恩愛之心,精之極點。天神派好女來,浮屠說;‘這只是皮袋子裝著血罷了。”連看也不看。他之守一如此,才能成道。今陛下嬪女艷婦,極盡天下之華麗,甘肥飲美,盡天下之美味,怎么想成為黃老呢?”

釋義

“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思愛,精之至也。”李賢註:“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後遂以“三宿戀”喻指對人或事物有眷戀之心。佛教語,指對世俗的愛戀之情。

同源典故

三宿戀 三宿桑下 三宿空桑 桑下一宿 桑下宿 桑下戀 桑間三宿 空桑三宿 連宵桑下

運用示例

宋 蘇軾《別黃州》詩:“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

金 元好問 《望崧少》詩之一:“結習尚餘三宿戀,殘年多負半生閒。”

清 姚鼐《答孫補山中丞見懷》詩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戀,就公新治乞《壇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