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寯藻
基本資料
祁寯藻(1793—1866)字穎叔、淳浦,號觀齋、息翁,山西壽陽縣平舒村人。戶部郎中祁韻士之子。道光進士。歷官至軍機大臣,左都御史,兵、戶、工、禮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籌辦海防,查禁鴉片。鹹豐帝即位,更得重用。後自請辭官。鹹豐、同治之際,密陳厘捐病民,力請罷止。論時政六事。同治元年(1862),供職弘德殿,教同治帝讀書。五年後卒。
世稱“三代帝師(道光、鹹豐、同治)”、“壽陽相國”。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愛民,舉賢薦能,政績卓著,對朝政有影響。其書法由小篆入真行,師承二王,出顏柳,參以山谷,深厚遒健,自成一格,為清代中晚期著名書法家,有“一時之最,人共寶之”“楷書稱首”的讚譽。
作品介紹
藍公教織歌
(清)祁寯藻
冷壽陽,春晚無花秋早霜。山農卒歲苦寒逼,但知力耕不知織。自從藍公宰吾縣,男制紡車女紡線,大布著身衣裝棉,春風一吹三百年。藍公下車初,念民勞且愚,魏風曰縫裳,唐風曰曳婁。蠶桑雖不是,木棉亦所需。摻摻彼女手,胡為不織與?民曰無織具,公為置工作。民曰無織師,公為制女傅。制傅數百家,制工數十處。十日一張機,五日一匹布。以棉織布布易棉,工精布細勞以錢。貧家棉少錢不足,官囷更指麥與粟。藍公來,自膚施,明之季,萬曆時,秦中鉅族擁高貲。棉萬斤、布萬匹、金多不知幾千鎰。前車載滿後車溢,毀家為民謀家室。一年織事成,兩年獄訟清,三年機杼不空鳴,篝燈萬戶聞書聲。廉叔度,來何莫,昔民無襦今五絝。朱之卿葬同鄉子孫不如民奉嘗。前人遺愛後人表,藍公去後知者少。若非吾鄉張君手自記,一紙收藏始順治。我公苦心何所寄,邑垂寥寥數行字。馬首老農老更慵,做歌猶能歌我公。公傳宜補循吏中,公祠宜傍泮水宮。大書深刻碑穹隆,要使城鄉市鎮九十有二所,人人歌舞公之功。君不見韓公亭月團團,苦說邊城特地寒。藍公衣被在四境,行人莫愁壽陽冷。
(題解:)藍公,即藍尚質,陝西膚施(今延安)人。明萬曆十九年(1591)任壽陽縣知縣時,為農民傳授紡織技術,民賴其利。清鹹豐六年(1856),作者寫此歌並書張所賦於順治六年(1649)年撰寫的《藍公教織記》石刻。次年,壽陽藍公祠修成,又書《藍公教織歌》石刻,均勒石祠壁,同期還書刻申公教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