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七氣湯治七情傷,棱莪藿桔青陳匡;香附益智兼甘草,破氣行滯力偏強。
組成
荊三棱120克,蓬莪術120克,青橘皮120克,陳橘皮120克,藿香葉120克,桔梗120克,益智仁120克,香附子180克,甘草40克。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60克,水二盞,生薑12片,棗4枚,煎至一盞,去渣服。
功用
破氣行滯。
主治
①氣中,忽然仆倒昏迷,牙關緊閉,手足拘攣,其狀與中風無異,但口內無涎聲。②其氣起於一邊,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間,如錐刀所刺,其氣不得息,令畜腹中滿。
方義
所用三棱、莪術破氣行滯力量最強,並可兼理血滯,故是方中主藥。治氣不宜專治一髒,而應兼理三焦,故用藿香、桔梗開宣上焦肺氣之壅,陳皮、益智舒暢中焦脾氣之滯,香附、青皮疏調下焦肝氣之郁,協助主藥通調氣機,復其升降出入之常。甘草雖可調和諸藥,卻有壅中之慮,其性甘緩不利於行氣藥的發揮,故用量最輕:九藥組合成方,可呈破氣行滯功效。
運用
診斷要點:三焦氣滯,走竄不定。
附註
寒則氣收,宜辛散之,甘緩之。此治氣虛寒郁藥也。(《玉機徽義》)
附方
名稱:七氣湯
組成:半夏(薑汁炒)五錢,厚朴(薑汁炒)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
用法:加姜、棗煎
主治: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滿喘急,或咳或喘,或攻沖作痛。七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七情之病,令人氣結痰聚,陰陽不得升降,故有痞滿、喘咳、沖攻等證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名稱:七氣湯
組成:半夏、厚朴、茯苓各三錢,紫蘇葉一錢
用法:加生薑3片,水2杯,煎八分服(現代用法:加生薑3片,水煎服)
主治:七情郁逆。胸脘痞悶疼痛,咽喉之間如有物阻,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咳不出,咽不下,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嘔逆噁心,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行氣降逆,化痰散結
名稱:七氣湯
組成: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高良姜(炒)、河黎勒皮各一兩半,大腹連皮(銼)一兩,吳茱熒(湯洗,焙炒)三分,牽牛子(炒)半兩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微利兩三行為度
主治:奔豚氣,自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腰腹疼痛,或衝心滿悶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重要文獻摘要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傷風仿暑傷寒傷濕痰欺等自汗,各載本門,其無病而常自汗出,與病後多汗,昔屬表虛,胃氣不固,榮血漏泄,宜黃蔑建中湯,加浮麥少許煎。黃芪六一湯,或玉屏風散?或身溫如常而汗出冶者,或身體冶而汗亦冶,別無他病,並屬本證。有痰證冶汗自出者,宜七氣湯,有氣不順而自汗不止,須理氣使榮衞調和,小建中湯加木香。有病後多汗,服正元飲諸重補劑不愈,惟八珍散宜之。若陰汗,惟密陀儈和蛇脈子研末撲之,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