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氣湯[全生指迷方]

七氣湯[全生指迷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全生指迷方》卷二。具有行氣消滯,和血消積之功效。①《壽世保元》:化痰飲,寬胸腹,順氣進食,消脹軟硬。②《明醫指掌》:散聚氣。③《濟陽綱目》:辛溫消導之功效。主治情志不舒,氣鬱血滯。胸脘痞悶,腹部脹痛,或有積聚,肌黃食少者。①《全生指迷方》:聚氣,由驚、恐、恚、怒,或冒寒熱,留而不去,為郁伏之氣,因氣流行,隨經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悶,其脈短澀。②《醫方類聚》引《濟生》:六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膜脹,大小便不利,或復泄瀉,淋瀝無度。③《醫鈔類編》:多飲成酒癖積塊,腹脹疼痛,身腫肌黃,少食。

組成

京三棱、蓬莪茂、青橘皮、香附子(去毛)、陳橘皮(洗)、桔梗、藿香葉、桂(取心)、益智各一兩半,甘草(炙)三錢。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功用

行氣消滯,和血消積。 ①《壽世保元》:化痰飲,寬胸腹,順氣進食,消脹軟硬。 ②《明醫指掌》:散聚氣。 ③《濟陽綱目》:辛溫消導。

七氣湯主治

情志不舒,氣鬱血滯。胸脘痞悶,腹部脹痛,或有積聚,肌黃食少者。 ①《全生指迷方》:聚氣,由驚、恐、恚、怒,或冒寒熱,留而不去,為郁伏之氣,因氣流行,隨經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悶,其脈短澀。 ②《醫方類聚》引《濟生》:六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膜脹,大小便不利,或復泄瀉,淋瀝無度。 ③《醫鈔類編》:多飲成酒癖積塊,腹脹疼痛,身腫肌黃,少食。

七氣湯附註

胃絡不和,喘出於陽明之上逆;真元耗散,喘出於腎氣之上奔。(《針經》)

七氣湯附方

名稱:七氣湯 組成:半夏五兩(《衛生寶鑑》一兩),人參一兩半(《衛生寶鑑》一兩),甘草一兩半(《衛生寶鑑》一兩),肉桂一兩半(《衛生寶鑑》一兩) 用法:上四味判散,每服三錢,生薑三片煎,不拘時服 主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療痛不可忍 出處:《世醫得效方》 名稱:七氣湯 組成:制半夏五兩,人參、桂(去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用法:判細,每服三錢,清水一大盞,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半盞,食前服 主治:七氣氣傷,痰涎結聚,心腹疼痛,不能飲食 出處:《六科準繩》 功用:補氣和脾,化痰行滯

七氣湯重要文獻摘要

《古今圖書集成醫書精華》:“凡氣吐者氣沖胸痛,食已暴吐而渴,始當降氣和中,六君子湯加木香、藿香、桔梗、枇杷葉,或七氣湯;熱氣沖者,古荊黃湯,加人參、甘草、煨姜。方大半夏湯仲景下同治胃反嘔吐。半夏二升洗人參三兩白蜜一升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小半夏湯治嘔吐谷不得下者。”

科普中國

致力於權威的科學傳播

本詞條認證專家為

  • 朱廣旗

    碩士生導師、教授 審核

    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以上專家來自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百度百科科普詞條項目審核專家組

V百科往期回顧
權威合作編輯

“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套用工作項目

“科普中國”是為我國科普信息化建設塑造的全...
什麼是權威編輯查看編輯版本
詞條統計
1 組成
2 用法用量
3 功用
4 主治
5 附註
6 附方
7 重要文獻摘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