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聯合辦學

七校聯合辦學

七校聯合辦學,又稱武漢七校聯盟,是指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地區七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間實施的一種聯合辦學模式,根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利,相互促進的原則,七校從1999年開始聯合辦學,學生可以跨校跨學科輔修第二學位。 聯合辦學由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這7所全國重點大學組成,各自拿出本校特色優勢專業聯合辦學,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選其中一所學校的公共選修課或專業課,可拿雙學位,相當於“一張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 中國武漢地區重點大學之間的七校聯合辦學是中國大陸持續時間最長、實質性參與高校最多、合作範圍最廣、受益學生最多的一種聯合辦學模式。

基本信息

綜合介紹

中國武漢市七所中央部屬的211工程大學的在校本科生可相互跨校選修課程,修滿50個學分(每學分收費將統一為 100元,校內跨專業輔修為80元/學分),即可拿對方高校的學位證。近日,七所高等學校教務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七校聯合辦學”將繼續辦下去,但有可能限制規模而提高門檻。

七所本科院校
學校主管部門實施相關項目
武漢大學教育部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畫、111計畫、珠峰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研究生院
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 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畫、111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研究生院
華中師範大學 教育部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2011計畫、111計畫、研究生院、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教育部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111計畫、2011計畫、財經一流學科建設聯盟理事長單位、全國卓越政法大學“立格聯盟”、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研究生院、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武漢理工大學 教育部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111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研究生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教育部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111計畫、研究生院
華中農業大學 教育部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863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111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研究生院

模式

華中地區高等學校出現7所校聯合辦學的模式,得益於武漢高校集中於武昌、地緣相近的天然優勢。武大、華師和武漢理工,中國地質和華中科大,財大和農大等都是一路之隔。更重要的是,武漢高校的領導者們,一致形成了教學資源優勢互補、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複合型人才的辦學理念。

武漢理工大學的嚴新平副校長是這一辦學模式的早期參與者之一。他說,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資源,但從人才的培養角度講,高校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儘可能地為學生髮展打下前期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訓練基礎,就要吸納其他高校的優勢。比如,武漢理工和華中科大是以理工科出眾的大學,而武大和華中師大在人文社科和基礎學科方面很有優勢,中國地大是中國地球科學和環境資源領域的第一名校,華中農大生物譽滿全國,中南財大合併以來進步明顯,高校間互取所長,就能儘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培養更多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各高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從7校聯合辦學中受益。

據介紹,7所高校對每年選修、輔修的學生都原則上進行指導,鼓勵學有餘力、學業優秀的學生選修。聯合辦學原則上是所有專業全開放,但從近幾年的效果來看,多數學生選擇的都是各校的優勢專業,比如武大的法學、新聞,華師大的英語、心理學等,聯合辦學的第一年,就有超過300人選修了武漢大學的法學專業。

歷史

“七校聯合辦學”始於2001年,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7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211工程大學,各自拿出特色優勢專業聯合辦學。七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選其中一所學校的公共選修課或專業課,可拿輔修證、雙學位,相當於“一張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

有不少學生在網上打聽,協定是否續簽。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徐桂菊說,“七校聯辦”深受學生歡迎,效果明顯,肯定會繼續辦下去。

評價

華中農業大學教務部負責“七校聯辦”的申沛老師說,“七校聯辦”人數逐年遞增,創歷史記錄,達4000多人,增長了近2000人。她估算,幾年來,七所高校近兩萬名學生跨校選修,其中約60%的學生能拿到雙學位,約30%的學生拿到輔修證,也有部分學生中途放棄。工商管理、法學、英語、心理學等人文、社科專業,選修人數較多。 申沛說,不少學生憑藉第二學位找到工作,或成功跨專業考研。華農一名食品科學工程的大四學生,選修華中科技大學英語專業雙學位,因成績優異,被保送至華中科大英語系讀研。

據悉,高校聯合辦學並非武漢獨有,但武漢的辦學模式在全國範圍來說最徹底。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高校雖然都有跨校輔修的措施,但是只能相互選修公共課,不能拿學位。

以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為代表的省屬高校一直想積極加入“七校聯辦”,但七所部屬高校教務部門負責人一致表示,若加入省屬高校,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會影響輔修教學效果,而且規模過大,難以管理,所以下輪“七校聯辦”仍不會納入省屬高校。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徐桂菊表示,不排除個別學校自主對省屬高校開放跨校選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