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革
七星墩城址位於岳陽華容縣東山鎮東旭村,東面和北面是長江流過,南邊近洞庭湖。該遺址於1978年被發現,2011年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七星墩西北部進行了試掘,發現了大型房基、灰坑、墓葬及大量石器、陶器等,證實了七星墩遺址是長江中游一處重要的史前遺址。
七星墩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東洞庭湖地區唯一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址,它的發現對於研究東洞庭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性質、社會形態、城市形成,以及這一時期的社會性質、社會結構、南北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2018年2月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申請對七星墩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並於2018年3月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3月到6月中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七星墩遺址進行了為期近三個月的考古調查勘探。
2019年01月15日,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8個月的考古發掘,七星墩遺址取代常德澧縣雞叫城,被確定為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城址。
文化遺存
發掘出土文化遺物以陶器和石器為主,並採集有大量土樣,通過浮選獲得較多植物遺存。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次為泥質灰陶和紅陶,少量泥質黑陶,紋飾主要有繩紋、方格紋、藍紋、附加堆紋、刻劃紋、鏤孔等,可辨器形有釜、罐、缸、鼎、圈足盤、豆、筒形器、壺形器、器蓋、紡輪等。石器均為磨製,有石斧、石錛、石鑿、石鏃和礪石等,石鏃數量較多。目前可見的植物遺存有炭化水稻。
文物價值
通過遺址地表採集判定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代的聚落遺址,對研究長江中下游地區史前人類活動區域、類型分布及生產生活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該遺址保存完整,在城市化進程中為正確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方向樹立典型,對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物保護
2011年1月24日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發掘
2018年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面展開對七星墩遺址的調查勘探工作,主要對遺址內圈南城牆進行了解剖發掘。
考古隊初步確定,七星墩遺址有內外兩圈城、壕,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超過湖南澧縣雞叫城(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