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詠蛙

詠蛙詩是明朝改革家/詩人張璁被老師所罰跪下而作。另一版本這首詩是至今所知毛澤東最早的一首詩。1910年秋,當時16歲的毛澤東在湘鄉東山高等學堂入學考試時所作,考題“言志”。詩通過對青蛙所處的環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態的描述,深刻地表現出毛澤東少年時期的遠大抱負和博大的胸懷。既對那些富豪子弟嘲諷蔑視,又表達了年輕的毛澤東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尚還朦朧的領導群倫的英雄意識。

詠蛙詩 張璁版

張璁 明朝

獨蹲池邊似虎形,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吾不先開口,
那個蟲兒敢作聲!

《詠蛙》詩 創作背景

張璁年少時聰明過人,過目不忘,但也頑皮的很。一天的午間,獨自在池塘邊玩水,把全身衣服弄濕漉漉的,有個同學去報告了老師,老師出來後,二話不說,揪住張璁耳朵......
老師罰張璁跪在池邊草地上,跪了好久,還不見老師叫他起來。這時樹下一隻青蛙正蹲在池塘邊上,張璁索性瞪起雙眼盯視著那隻青蛙,默默出神。
老師站在張璁背後看見了,便對張璁說:“你能作一首詠蛙詩嗎?做得好,就放你起來。
張璁略加思索,隨口吟道:
獨蹲池邊似虎形,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吾不先開口,
那個蟲兒敢作聲!
老師聽了暗自讚嘆,以張璁小小年紀,做出這樣的詩詞真是了不起,將來定會做出一番事業。便笑著對張璁說:“詩倒做得不錯,只可惜押出韻了,三個韻腳押了三個韻部。快起來,以後要好好學習!”當年少年張璁罰跪吟詩之處是現今溫州龍灣區鄭岙的羅瑤池。
青蛙只是一種小動物,在張璁的詠蛙詩里,青蛙在害蟲前面,就象老虎一樣威風凜凜。張璁托物言志,以蛙自比,既使只是個小人物,在敵害面前,也應有老虎之英姿!

詩歌原文

七古·詠蛙
毛澤東 1910年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注釋

踞(ju四聲):蹲或坐。 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賦》中這樣寫道:“昔之虎踞龍蟠,加以黃旗紫氣。”
獨坐:獨自坐下。 劉熙的《 釋名》中說:“人所坐臥曰床。......小者曰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

創作背景

1910年秋,16歲的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沖,到五十里外的湘鄉縣東山高等國小堂去讀書。
凡來東山高小讀書的學生都要進行入學考試。當時學校規定考試作文題目是“言志”。多數學生寫的都是尊孔讀經、“ 學而優則仕”之類的內容,而 毛澤東卻聯繫人民的痛苦,民族的危急,祖國的前途,寫出了自己立志救國救民的革命抱負。校長李元匍閱後,大加讚賞,高興地說:“我們學堂里取了一名建國才!”
東山國小環境優美。它坐落在離城二三里的東岸坪,背依巍峨蒼翠的 東台山,面向碧波蕩漾的連水河,左右是平展寬闊的稻田。學校圍牆內,便河環繞,樹木青蔥。當春天來了以後,蛙聲四起,激發了 毛澤東那顆熱愛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於是他揮筆寫下了《蛙聲》這首七言絕句。兩年之後,毛澤東到 長沙繼續求學。臨行前他抄了一首詩送給表兄遠君(一說送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 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表達其 凌雲壯志
這是 毛澤東湘鄉東山高等國小堂就讀時寫的一首言志詩。毛澤東從偏僻的 韶山來到地處繁華鬧市的新式學校 東山國小,同學中大多是富家 闊少,衣著講究,舉止文雅。而 毛澤東通常是身著破舊的短衣和褲子,且來自外鄉,年齡也比其他同學大6歲。這個“新來的鄉巴佬”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嘲笑和蔑視。但這種自卑不但沒有使他沮喪,卻更加激發了他宏偉的抱負和奮發向上的勇氣。
了解 少年毛澤東的這一番曲折經歷,再來看《詠蛙》這首七言古風,其蘊涵的豐富情思也就十分清楚了,可以說它是少年毛澤東英雄情懷的絕妙寫照。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通過對 青蛙的形象和心裡的描寫,表現了作者想主宰國家命運、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
首兩句:“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是說,獨自坐在池塘邊上好像老虎蹲著,在樹的綠蔭下修養精神。寫青蛙的形象和自身修養。
青蛙經常生活在稻田、溝渠和池塘的水邊。“獨坐池塘”,既寫出了青蛙的生活習性,又突出了青蛙的獨特個性。“如虎踞”,這一放大了的青蛙形象,正是作者廣闊胸懷的一種表現。那是到東山國小來讀書的,多是些有錢人家的子弟。他們穿綢緞,著輕裘,入學時不是坐轎而來,就是有人護送。毛澤東穿著粗布大衫,很舊,口音難聽,年齡很大才讀國小,而且是外鄉人。那些闊氣的學生覺得他很“土氣”,瞧不起他。毛澤東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矮人一等,倒覺得比那些求官發財的學生和驕橫傲慢的富家子弟高大的多。“獨坐池塘如虎踞”的青蛙,既是胸懷大志青少年形象的寫照,也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寫照。
第二句通過寫青蛙在“綠蔭樹下養精神”的描寫,道出了自己在學校期間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的情況。他爭分奪秒地閱讀了中外的歷史、地理、社會科學和哲學方面的書籍,邊讀邊記邊批,從中尋找救國之路和成才之道。他寫過《救國圖存論》、《 宋襄公論》等作文,國文老師譚永春閱後批到:“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他的學習精神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讚揚。毛澤東還時常在黃昏的時候,與大家聚在一起,討論時事,談吐理想,抒發自己盼望祖國迅速富強起來的迫切心情,激勵同學們為國家為民族而努力學習,將來多貢獻力量。
末兩句:“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春天到了,如果我不先叫喚,哪個蟲兒敢發出叫聲來呢!以此寫出自己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毛澤東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座右銘,為此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子任”,意思是決心以救國救民為自己的崇高責任。這種救國救民的理想,表現了他青少年時代的遠大抱負。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主要構思巧妙,托物言志新穎。
寫青蛙,既不能離開青蛙,又要高於青蛙,這樣既真實又感人。 毛澤東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華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則聞所未聞。詩人用輕鬆而充滿情趣的筆墨,通過一隻小小的青蛙,卻表現了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懷和壯懷激烈的宏大抱負,小中見大,舉重若輕。然而,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貼切,絲毫看不出“故作驚人之筆”的做作。把青蛙下蹲姿態寫成“如虎踞”,是非常傳神的,因為蛙蹲和虎踞這兩種姿態確實酷似。而“虎踞”卻把青蛙身上的“ 虎氣”凸現出來了,詩人給它賦予了“虎”的氣質,這種聯想的確是神來之筆。把其它“蟲兒”作為陪襯的對象,合乎青蛙的活動規律,這就讓青蛙的“萬蟲之王”形象躍然紙上,又讓人陡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嘆。

題解

古來有不少詠蛙詩,如 陸游的《聞蛙》,借廚子殘害青蛙時發出的呼叫,來為當時的抗戰派鳴不平,明代 張維的《蝌蚪》通過蝌蚪演變為青蛙寄託其超凡脫俗的情思,但像 少年毛澤東那樣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華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則聞所未聞。詩人用輕鬆而充滿情趣的筆墨,通過一隻小小的青蛙,卻表現了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懷和壯懷激烈的宏大抱負,小中見大,舉重若輕。然而,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貼切,絲毫看不出“故作驚人之筆”的做作。把青蛙下蹲姿態寫成“如虎踞”,是非常傳神的,因為蛙蹲和虎踞這兩種姿態確實酷似。而“虎踞”卻把青蛙身上的“虎氣”凸現出來了,詩人給它賦予了“虎”的氣質,這種聯想的確是神來之筆。把其它“蟲兒”作為陪襯的對象,合乎青蛙的活動規律,這就讓青蛙的“萬蟲之王”形象躍然紙上,又讓人陡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嘆,不能不說作者構思的巧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