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梅[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

丁淑梅[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
丁淑梅[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淑梅, 女, 1965 年生,陝西西安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學士、文學碩士,華東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2006 年進入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現為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戲劇史與戲曲學。先後在《文藝研究》、《武漢大學學報》、《戲劇藝術》、《求是學刊》、《中華戲曲》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四部,其中《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博士生論文,2008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獲四川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古代禁毀戲劇編年史》2014年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2010年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博士後面上資助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並獲得2014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承擔多門本科專業基礎課、公選課及碩博士專業課程的教學,為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散曲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為中國古代戲曲學會、中國明代文學學會、中國儺戲學會、川劇理論研究會會員。

科研成果

專著與編著

《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43萬字)

《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28萬字)

《中國古代禁毀戲劇編年史》(70萬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中國散曲文學的精神意脈》,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版(20萬字)。

《中國古代文學》(參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教育部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文化原典導讀與本科人才培養”成果教材)。

主要論文

《書會活動、伎藝撰演與俳優之士》,《文藝研究》2006年8期(A 權威期刊)。

《明代禁毀演劇活動與戲曲搬演形態分層》,《求是學刊》2010年4期(人大複印《舞台藝術》2010、11全文轉載,B刊)

《唐代禁斷潑寒胡戲的戲劇學考察》,《民族藝術研究》2011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2011、4全文轉載,B刊)

《東大本雙紅堂藏清末四川俗曲唱本九種研究》,《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2012年4期全文轉載,B刊)。

《明清禁毀戲曲對戲曲生態發展的影響》,《晉陽學刊》2004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2005年2期全文轉載,B刊)。

《李商隱無題詩與他的佚失傳奇文》,《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5期全文轉載,B刊)。

《清代神鬼劇、凶戲之禁毀》,《武漢大學學報》2009年1期(CSSCI)。

《明代士大夫:戲劇肇禍與道德救贖》,《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3期(CSSCI)。

《丁日昌設局禁書禁戲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1期(CSSCI)。

《元明清三代禁毀戲曲史料補遺》,《中國文學研究》第九期,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4月版(CSSCI)。

《明代前期地方性正俗禁戲史料編年輯釋》,《中華戲曲》,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7月版(CSSCI)。

《明代後期地方性正俗禁戲史料編年輯釋》,《中華戲曲》,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11月版(CSSCI)。

《宋代淫祀之禁與南戲的生長土壤》,《戲曲研究》第七十四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8月版(CSSCI)。

《明代禁毀歌謠俚曲與時調小曲的興起——兼談散曲文體特徵的分化與解放》,《戲曲研究通訊》(台灣)第六期,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2010年5月版。

《從禁限樂語、俳優詞看宋雜劇的劇本編撰問題》,《戲劇藝術》2010年4期(CSSCI)。

《宋代教坊正樂與宮廷演劇的俗諧化》,《東南大學學報》2010年6期(CSSCI)。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燈戲的保護——一以川北燈戲為例》,《四川戲劇》2012年3期。

《明代禁戲與戲曲的文本流移和傳播禁忌》,《戲曲藝術》2012年3期(CSSCI)。

《宋代散樂雜劇演禁與文人關係探討》,《南京師大學報》2012年4期(CSSCI)。

《中國古代的喪葬演劇與禁戲》,《戲曲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86輯(CSSCI)。

《揚州設局查辦戲劇違礙與清代禁戲的制度化》,《文化遺產》2013年3期(CSSCI 封面要目文章)。

《談乾隆朝禁毀的三種戲曲作品》,《項楚先生欣開八秩頌壽文集》,中華書局2012年9月版。

《川劇展演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中華文化論壇》2011年3期(《新華文摘》2011年12期篇目輯覽)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燈戲的保護——一以川北燈戲為例》,《四川戲劇》2012年3期。

《<新鐫出像點板怡春錦曲·新詞清賞書集>收錄散曲研究》,《東南大學學報》2013年6期(CSSCI)。

《雙紅堂藏清末京調摺子禁戲研究——以<慶頂珠>、<八蜡廟>、<小上墳>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13年6期(CSSCI)。

《讖言瑞應·太樂雅音·俗樂雜爨——鳳凰銜書伎摭議》,《民族藝術研究》2013年第3期(封面要目文章)。

《宋代弄孔子優戲的俳諧精神與優伶懲戒》,《江漢論壇》2006年3期(CSSCI)。

《明清優戲的弄孔侮聖與正典禁戲》,《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1期(CSSCI)。

《中國古代的接受理論與文學鑑賞“知音”論》,《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5期(CSSCI)。

《明代樂戶禁弛與雅俗文化的互動》,《河北學刊》2004年4期(CSSCI)。

《明代禁斷劇類聲腔與曲腔的雅俗分野》,《民族藝術研究》2008年2期(CSSCI)。

《宋代禁毀巫舞“淫戲”資料編年輯注》,《中華戲曲》(第38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12月版(CSSCI)。

《雙紅堂藏清末京調摺子禁戲研究——以<慶頂珠>、<八蜡廟>、<小上墳>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13年6期(CSSCI)。

《雙紅堂藏清末四川唱本<三匣劍>整理研究》,《學術論壇》2014年4期(CSSCI)。

《<戲考>本民初京劇旦本紅樓戲七種研究》,《紅樓夢學刊》2014年3期(CSSCI)。

《明代權貴與戲曲發展關係之檢討》,《戲劇藝術》2015年3期(CSSCI)。

《隋唐正樂與禁戲資料編年輯釋》,《戲曲學報》,台灣戲曲學院2015年3期(總第12期)。

《湯斌、田文鏡禁戲與清前期的賽會演劇》,《中華戲曲》(第35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5月版。

《中國古代的傀儡演劇與禁戲》,《文化遺產》2009年2期。

《論蕭自熙先生的散曲創作》,《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2期。

《寫意的癲與傳神的痴——新版崑劇<玉簪記·問病>的情生造化》,《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唐代弄孔子優戲的俳諧意趣》,《煙臺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2期。

《憤世·遁世·樂世 ——論隱逸散曲的情感維度,《成都大學學報》2011年1期。

《從禁約裝扮競演活動看唐代的演劇生態》《魯東大學學報》2010年6期。

《中國古代曲論中的敘事結構論》,《伊犁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2期。

《雙紅堂藏清末四川唱本<鈹羅當游江南>整理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6期。

《儺戲的面具與“非物質”之道》,《閱江學刊》2014年1期。

《花田錯,錯在何處——雙紅堂藏梆子腔<花田錯>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4期。

《文述的張力與演述的閾度——小說<塵埃落定>與譚愫版改編川劇的一種對讀》,《阿來研究》2014年第1期。

《歷史悲劇 戲曲敘事 倫理旨歸——論雙紅堂藏京調折子戲<焚綿山>的敘事藝術》,《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5期。

《<中國古代戲曲傳播接受史>評繹》,《東方文化》,香港大學、史丹福大學2011年6月聯合出版(第43輯)。

《乾隆後期的禁野史與查繳戲曲——以<喜逢春>等三部傳奇為例》,《文化中國》(加拿大)2011年3期,。

《嘯聲秋韻中的生之吶喊——論散曲文學的生命情態》,《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5年2期。

《江南才女之殤——張麗貞之情事自悔與本事演繹》,2013年《第二屆江南文化論壇暨江南都市與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持身傳家 眷屬依歸——明清女性的家事記憶與家國認同》,《成都日報》2015年6月10日理論周刊版。

《思齊諧得 情義持守——明清才女的歸家事親與夫婦倫情》,《成都日報》2015年7月22日理論周刊版。

On Tang dai bai hua shi pai.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2011,March.

獲獎情況

《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2007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專著《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2010年獲四川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1年獲四川大學本科教學考試改革一等獎。
2013年獲得四川大學《中華文化》課程建設突出貢獻獎。
2015年獲得全國教師慕課教學大賽一等獎。
2015年獲得四川大學星火校友獎教金二等獎。

科研項目

《中國古代禁毀戲劇編年》,2007年中國博士後面上資助項目(一等)。
《中國古代禁毀戲劇編年史》,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9BZW040,已結項,評價良好。
《清代戲曲禁毀與管理研究》,2010年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編號10JJDZONGHE012,在研。
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禁毀戲劇編年史》成果基礎上,修訂增補的70萬字書稿,獲得2014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已出版。
《雙紅堂藏清末四川唱本研究》,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編號14BZW075,在研。

人才培養

先後指導博士生6人、碩士研究生26人,開設本科生課程:中國古代文學-2、中國文學-4、中國散曲藝術、中華文化、語言文學專題、文學欣賞等國家級、省級精品課,以及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戲曲專題研究等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開設碩士生課程:元明清小說研究、元明清文學流派研究、中國古代戲劇專題研究等課程,開設博士生課程:俗文學研究、元明清小說研究。

多年來指導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實踐大賽等,參與學校教育建設及社會服務。

優秀專家盤點22

董定鵬
董殿斌
董德山
董德嵐
董德懷
董得義
董大新
董大衛
董大壽
董大祿
董大可
董存漢
董叢林
董純定
董春山
董春法
董春發
董傳禮
董程英
董成業
董成信
董超群
董長江
董保忠
董選
董午
董韜
董濤
董珊
董瑞
董泉
董鳴
董厲
董金
董劍
董驥
董才
董保
東珠才讓
東知布
東玉秀
東秀·多丹賽蓋
東向陽
東慶臣
東傑
東嗄
定光銀
定愛珍
定振
丁作樞
丁祖友
丁祖玖
丁祖春
丁組宏
丁宗曾
丁宗文
丁宗林
丁子念
丁子亮
丁卓善
丁壯懷
丁柱興
丁竹平
丁忠好
丁忠發
丁治華
丁志學
丁志祥
丁志武
丁志江
丁志貴
丁正華
丁正孚
丁正棟
丁正春
丁正彬
丁振雲
丁振璽
丁振堂
丁振乾
丁振明
丁振福
丁禎祿
丁真誠
丁珍姣
丁珍白姆
丁兆仁
丁兆清
丁兆林
丁兆鐸
丁兆春
丁占全
丁占鰲
丁澤洪
丁則民
丁早立
丁贊威
丁運宏
丁雲亭
丁遠勇
丁原釗
丁元余
丁元林
丁裕康
丁秦如
丁啟明
丁平均
丁佩乙
丁玉慶
丁佩廷
丁培忠
丁玉蓮
丁玉繁
丁禹占
丁有國
丁永珍
丁永樣
丁培基
丁永圖
丁顒達
丁銀新
丁逸麗
丁益相
丁義濤
丁耀祖
丁耀先
丁堯林
丁仰憲
丁仰彬
丁燕雲
丁燕平
丁彥海
丁延階
丁訓言
丁雪欽
丁學玉
丁學勤
丁學軍
丁學濟
丁學飛
丁秀榮
丁秀甫
丁性玲
丁幸祥
丁星華
丁興旺
丁信發
丁新雲
丁新武
丁新春
丁心忠
丁孝國
丁曉燕
丁曉娟
丁小林
丁小軍
丁小波
丁向東
丁祥生
丁祥聰
丁賢香
丁先洲
丁先志
丁先娥
丁霞生
丁曦林
丁錫滿
丁銘臣
丁明偉
丁嘉榆
丁文南
丁建民
丁聚銀
丁建國
丁維裕
丁維亞
丁維農
丁維陵
丁萬興
丁萬寬
丁萬輝
丁陵生
丁同任
丁同聚
丁庭楹
丁天民
丁素零
丁肅紛
丁松俊
丁松華
丁四季
丁水源
丁水英
丁水木
丁樹文
丁樹理
丁淑梅
丁淑芳
丁叔恆
丁書平
丁壽軍
丁世友
丁士榮
丁士傑
丁士華
丁勝男
丁生富
丁社光
丁紹敏
丁尚謙
丁善海
丁瑞武
丁儒剛
丁榮均
丁榮法
丁礽良
丁仍芳
丁仁體
丁仁恕
丁仁寶
丁慶發
丁清民
丁清傳
丁青芽
丁玉學
丁玉文
丁玉舒
丁玉森
丁玉平
丁玉敏
丁永為
丁武銀
丁武清
丁文盤
丁文虎
丁文楚
丁文標
丁桐志
丁明瑞
丁明龍
丁明剛
丁夢實
丁茂松
丁履伸
丁龍剛
丁留成
丁令海
丁連貴
丁建章
丁力先
丁理超
丁蘭英
丁蘭成
丁孔裕
丁孔亮
丁克勤
丁克敬
丁可秀
丁可民
丁開正
丁俊連
丁九亮
丁景旭門
丁景旭
丁經勝
丁晉澄
丁進義
丁進軍
丁錦貴
丁金鐘
丁金元
丁金時
丁金榮
丁建毅
丁潔梅
丁劍冰
丁立倫
丁金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