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丁則民先生祖籍福建省閩侯縣,1919年7月出生於北平市。父親系清末舉人,祖籍福建閔侯縣。因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自幼喜好讀書,少年時就熟讀《凱末爾傳》和梁啓超的《新大陸遊記》等著作,遂與史地產生不解之緣。
丁先生勤奮好學,成績優秀,於1937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法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因不願做亡國奴,遂南下參加了華北抗日工作。1938年,他奔赴昆明,就讀於西南聯大歷史系,並在陳寅恪、錢穆、雷海宗和潘光旦等大師的影響下,對世界史的興趣日增。在讀期間,他積極參加了當地的抗日工作,收集並編譯有關日軍的情報。1942年畢業後,親身的經歷和多年的學習使他對百年來中國的內憂外患深感憂慮,認識到了知識救國之長遠意義遠甚於武裝救國。懷著這種理念,他踏上了漫長的求學道路,並於1947年負笈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攻讀美國史。在此期間,講堂知識與社會實踐使他深深地感到海外華人的滄桑經歷與祖國強弱的唇齒關係,理性的思考使他更加堅定了學成後赤心報國的決心。當他獲悉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後,興奮不已,毅然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克服重重障礙,回到祖國。後又想方設法與被騙至台灣的夫人取得聯繫,取道香港,經海路到天津。
回國以後,丁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上此後。先是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被分配到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擔任世界現代史的教學工作。在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先後任歷史系教授、歷史系副主任、美國研究所所長、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前副理事長、顧問、民盟長春市委常委、吉林省長春市第六屆政協委員。1986年被國務院評為博士生導師,他是歷史文化學院由國務院評定的幾名博士生導師之一。
在長春工作的半個世紀中,丁則民教授的教學與研究以十年“文革”為界標,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主要從事世界史和美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的基礎建設工作。除為本科生教學外,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
(1)編寫教材。1957年他接受教育部委託,負責編寫了後來在高等師範院校廣泛使用的《世界現代史教學大綱》和《世界現代史》教材(上冊);
(2)翻譯國外研究成果。他先後主持或與人合作,翻譯了《美國資本主義:1607年》和《歐洲簡史:拿破倫以後》等多部著作。
(3)開拓史學研究。在與人合作創辦《光明日報》史學版後,他自己先後在《光明日報》、《吉林師範大學學報》、《文史哲》和《史學月刊》等刊物上發表十多篇論文,並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美國排華史》。所有這些,一方面對50-60年代中國的世界史學科體系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也為其後來的發展和繁榮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又配合了當時國內國際鬥爭的需要。
在後期,他的精力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
(1)繼續加強學科建設。一方面,除與人合作編寫新時期的高校歷史教材以外,他不遺餘力,重點發展中國的美國史研究事業。1979年他親手創辦了歷史系“美國史研究室”;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歷史系成功地申請到“世界地區國別史·美國史”碩士授予權,1985年申請到“世界近現代史”碩士授予權;1986年他作為帶頭人,又成功地申請到“世界近現代史”博士學位授予權,使該系成為國內最早培養美國史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單位之一。
(2)熱衷於教書育人。長期以來,丁則民教授把培養研究生作為他終身的責任和義務,他始終認為,一個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但其學術生命是無限的,學生就是他學術生命的延續。他不僅教書認真,在治學嚴謹和學風踏實上嚴格要求他的每一位學生,而且也十分注重育人。他經常對他的學生講:文如其人。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作好學問。為此,他常常語重心長地教導他的眾弟子,要踏踏實實做人,真心實意待人,老老實實作學問。在丁則民教授培養出的13位博士及10多位碩士中,現大多數人已成為我國教育和科研戰線上的骨幹,其中,擔任博士生導師的有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先進工作者獎章1人,有的人已獲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並成為政府決策人士,有的人已成為其所在單位教學科研骨幹與行政領導雙肩挑人物。
(3)繼續加深並拓展美國史研究。自80年代以來,丁則民教授孜孜以求,耕耘不輟,先後涉及美國史學史、移民史、民族史、城市史、西部史、斷代史、區域發展史、婦女史和環境史等領域。他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史學史、移民史、西部史和城市史方面。在其它領域,用他自己的話說,主要是“充當鋪路石”,具體深入的研究,則由他指導的學生完成。
(4)加強圖書資料建設,擴大對外交流。為了推進中國的美國史研究事業,他一方面想方設法,以各種方式積累資料,使東北師範大學美國研究所的圖書資料從無到有,達到數千冊的規模。另一方面,又積極地與國外相關院校和研究部門建立穩定的長期聯繫,多次邀請外國學者前來講學,利用種種機會派遣青年教師和學生到國外深造、進修或參加學術會議。從90年代初開始,先後多次與美國學者舉行電話學術會議或舉辦大型的國際學術研究會。他在學術交流方面的努力,使美國所師生能及時緊跟國內外研究動態,拓寬研究視野和研究方法,同時他自己也被美國最權威的兩大史學刊物之一《美國歷史雜誌》遴選為特邀評論員。(5)與國內前輩和同仁一起,致力於中國的美國史研究。1979年他與國內的幾名資深學者一起,發起了中國美國史研究會,並擔任副理事長,進入90年代後任其顧問。在此過程中,他還參與了國內最權威的6卷本《美國通史》的組織與撰寫工作,其中,他所主持的《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於1990年出版,成為國內研究這一時期美國史的代表作。
主要著述
著作:
1.《美國排華史》,中華書局,1952年。
2.《世界現代史教學大綱》,(受教育部委託主編),1956年。
3.《世界現代史》(上冊),新華書局,1958年。
4.《世界現代史》,(上下冊),(合著),1961-1962年。
5.《新編世界近代史》,(上下冊),(王榮堂、姜德昌主編,參加編寫),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982年。
6.《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主編),人民出版社,1990年。
譯著(與人合譯)
1.安娜·羅徹斯特著《美國資本主義(1607-1800)》,三聯書店,1957年。
2.羅傑·威廉斯著《歐洲簡史:拿破崙以後》,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
3.亨利·赫坦巴哈著《俄羅斯帝國主義,從伊凡大帝到革命前》,三聯書店,1978年。
4.《美國史譯叢(史學專號)》,中國美國史研究會,1982年第1期。
論文
1.《勇南回民起義史料》,《歷史教學》,1951年第2期。
2.《美國迫害華工史輯》,《歷史教學》,1951年第3期。
3.《門羅主義與美帝侵略政策》,《歷史教學》,1951年第6期。
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光明日報》(史學版,雙周刊),1956年。
5.《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和性質》,《歷史教學》,1957年第4期。
6.《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民主革命》,《歷史教學》,1959年第6期。
7.《1899-1902年美帝國主義對古巴的第一次軍事占領》,《文史哲》1963年第6期。
8.《美帝國主義對古巴的第二次軍事占領(1906-1909)》,《歷史教學》,1963年第5期。
9.《1899-1923年美帝國主義對古巴的侵略政策》,《吉林師大學報》,1964年第4期。
10.《1868-1878年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十年戰爭》,《歷史教學》,1964年第7期。
11.《1933-1934年古巴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史學月刊》,1964年第7期。
12.《一百多年來美國對多米尼加的干涉和侵略》(合撰),《吉林師大學報》,1965年第1期。
13.《美國的“自由土地”與特納的邊疆學說》,《吉林師大學報》,1978年第3期。
14.《特納的“地域理論”評價》,《吉林師大學報》,1979年第3期。
15.《美國中西部學派創始人特納的歷史觀點評價》,《美國史研究通訊》,1979年第1期。
16.《邊疆學說與美國對外擴張政策》,《世界歷史》,1980年第3、4期連載。全文收入《美國史論文集》,三聯書店,1980年。
17.《關於十八世紀美國革命的史學評價》,《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2期,全文收入《1981-1983年美國史論文集》,三聯書店1983年。
18.《查爾斯·比爾德與美國憲法——美國史學界對比爾德關於美國憲法的解釋的評論》,《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第2期。
19.《美國憲法的經濟觀》中譯本再版序言,商務印書館,1984年。
20.《特納與美國奴隸制問題》,《世界歷史》,1986年第1期。
21.《美國的“新移民”與文化測驗,兼評本世紀初期美國學術界限制“新移民”入境的論點》,《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2期。
22.《百年來美國移民政策的演變》,《東北師大學報》,1986年第3期。
23.《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對印第安人政策的演變》,《蘭州學刊》,1986年第7期。
24.《關於美國憲法的史學評價》,(主筆),《史學集刊》,1987年第4期。
25.《“新”、“舊”資本主義交替時期的美國——〈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序》,《東北師大學報》,1989年第4期。
26.《我的治學道路》,載《治學之路》,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27.《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修建與華工的巨大貢獻》,《史學集刊》,1990年第2期。
28.《美國內戰與加利福尼亞州》,《東北師大學報》,1992年第5期。
29.《外來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東北師大學報》,1993年第5期。
3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族裔史學及其發展》,《東師史學》,1994年。
31.《紛然雜陳的美國社會》序言,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4年。
32.《美國西海岸大城市研究》序言,東北師大出版社,1994年。
32.《20世紀以來美國西部史學的發展趨勢》,《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10期。
33.《美國移民政策研究》序言,東北師大出版社,1996年。
34.《評成露西著〈法律猛於虎〉》,《美國史研究通訊》,1997年第1期。
35.《美國亞洲移民政策的演變》,《河北師院學報》,1997年第2期。
36.《美國建國以來移民政策的發展變化》,《湖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37.《西雅圖精神芻議》,《東北師大學報》,1997年第10期。
38.《中美關係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東北亞論壇》,1998年第2期。
39.《美國移民政策與亞洲移民》序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40.《城市促進者在拉斯維加斯發展中的作用》,《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第1期。
41.《當前中美關係及其發展趨勢》,《東北亞論壇》,2000年第1期。
42.《美國移民史中的排外主義》,《世界歷史》,2001年第1期。
影響評價
在丁則民先生治學研究的半個多世紀裡,他拓展了中國美國史研究許多新的領域,培育出一批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學者,以治學嚴謹紮實、學生英才輩出而為世人稱道。
由於丁則民教授,在世界史和美國史的教學與科學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因此他多次獲得各種獎勵。1989年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獎和長春市黨外人士為四化服務積極分子,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獎,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優秀教師二等獎、吉林英才獎和長春市建盟功臣獎,1994年獲長春市十佳園丁稱號,1999年獲長春市教書育人獎,1988年至1995年間先後四次獲吉林省優秀社科獎。凡此種種,不計其數,寥寥幾筆不足以展示他的輝煌業績。
但是,面對他那琳琅滿目的獎狀證書和獎章,無人不為他的敬業精神和豐碩成果而感動。身為宗師,丁則民教授總是那么謙遜、和藹,無論對何人,他總是有求必應,以誠相待。他嚴於律己、為人師表的品德和風範一點一滴地顯現於每天普通而高尚的言談舉止之間。雖然丁則民教授離開了我們,但他那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為人師表、以德育人的高貴品質和精神永遠是我們應倍加珍惜的寶貴財富。 其培養的弟子如今大多已成為國內美國史研究的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