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房闕

丁房闕原位於重慶市東部忠縣城忠州鎮人民路(現遷至白公祠內)。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

丁房闕原位於重慶市東部忠縣城忠州鎮人民路(現遷至白公祠內)。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左闕基座埋於地下,地表以上由闕身、腰檐、闕樓、闕頂等11塊石構件組成,高6.26米,闕身為一整石,刻有浮雕,廡殿頂。右闕地面以上由9塊石構件構成,高5.55米,形式大致與左闕相同,但腰檐、闕頂未刻細部。丁房闕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漢闕中最高的雙檐漢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有“漢都尉丁房”5字(現已風化)而得名。丁房闕分左、右雙闕,兩闕相距約2.5米、高約6米,由台基、闕身、腰檐、闕樓和頂蓋等構件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