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秦漢時就有將一定年齡的成年男子登記入簿﹐並對其徵發兵役﹑力役的規定。西晉首次出現按年齡長幼劃分正丁﹑次丁和老﹑小的制度。太康元年(280)定製﹕男女十六至六十歲為正丁﹐十三至十五歲﹑六十一至六十五歲為次丁﹐十二歲以下為小﹐六十六歲以上為老。老小免除課役﹐丁男﹑丁女與次丁的課田和輸絹數額各不相同。南朝劉宋沿襲晉制﹐元嘉六年(429)﹐衛將軍王弘建議﹕今四方無事﹐應以十五至十六歲為半丁﹐十七歲為全丁。宋文帝採納他的建議﹐提高了小入半丁﹑半丁入丁的年齡。北魏均田令中沒有明確記載丁中年限﹐但“諸男夫十五以上”即授田﹐應是十五歲成丁﹔又說“年十一已上及癃者各授以半夫田”﹐似以十一歲為中男(次丁男)。北齊河清三年(564)令﹐明確定立了丁﹑中﹑老﹑小之制。隋朝除承襲北齊之制外﹐在小下新增“黃”(指三歲以下的幼兒)﹐至此形成了完整的丁中之制。
唐初在頒布均田制﹑租庸調製的同時﹐開武德七年(624)定製﹕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每個人的丁中類別都要登入戶籍﹐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改寫。其中丁男是均田制下的主要授田對象﹐也是租調﹑力役﹑兵役的主要承擔者。中男十八歲以上應受田﹐也承擔雜徭力役。而老小以及婦女一般不擔負賦役差科。政府還用定期貌閱的辦法查證戶籍上的丁中老小﹐以杜絕偽冒現象。
神龍元年(705)韋後當政﹐為籠絡人心﹐將成丁年齡提高到二十二歲﹐入老年齡降低到五十八歲。景雲元年(710)韋後被誅﹐仍復舊制。此後﹐天寶三載(744)﹑廣德元年(763)又有兩次改制。從晉至唐﹐基本趨勢是丁的年限范逐漸縮短﹐成丁﹑成中的年齡不斷提高﹐入老的年齡不斷降低。
唐朝中葉﹐社會經濟關係發生很大變化﹐均田制﹑租庸調製漸趨崩潰﹐至建中元年(780)終於實行了“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的兩稅法﹐取代按人丁授田和徵調賦役的舊制﹐於是為這種土地和賦役制度服務的丁中制便不再受重視。
唐以後﹐唯金代曾行黃﹑小﹑中﹑丁﹑老的制度﹐其它朝代一般只有對成丁及入老年齡的規定。
相關詞條
-
丁肇中故居
丁肇中是美籍物理學家,美國國學院院士,當代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其祖居丁氏家族宅院位於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占地面積4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45平方米...
簡介 故居介紹 故居修復 -
丁守中
丁守中,男,1954年9月1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原籍浙江省義烏市,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美國佛萊契爾外交法律研究院外交法律...
個人簡介 主要經歷 政黨任職 社團任職 政治主張 -
丁力[電視劇《上海灘》中人物]
丁力是《上海灘》和《新上海灘》中的人物,呂良偉、劉德華、林家棟、黃海波曾經飾演。丁力是個常常被人誤會,又難以琢磨的人,他與大哥許文強不同,許文強精明強幹...
人物介紹 人物性格 相關資料 -
丁山[萬古至尊中人物]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小說家太一生水著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小說《萬古至尊》及其作品中的角色。
人物履歷 任免信息 -
丁樹中
1944年7月17日,丁樹中任甘肅省保全副司令。 1946年11月3日,郭寄嶠任甘肅省主席,丁樹中仍任保全副司令。 1961年5月,丁樹中任“國防會議”...
-
丁曉兵
丁曉兵,男,漢族,武警廣西總隊政委。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10月在遂行軍事任務中英勇負傷,失去右臂。丁曉兵同志入伍30多年...
簡介 事跡 執著信念 主要榮譽 崗位業績 -
丁寧[桌球運動員]
丁寧,女,1990年6月20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大慶市。中國女子桌球隊主力隊員。1996年開始練習桌球,2003年進入國家青年隊,2005年進入國家一隊...
早年經歷 職業經歷 技術特點 職業數據 獲獎記錄 -
丁耀中
丁耀中是清朝台灣兵備道丁述閹曰健的曾孫。早年就學於北平民國大學,主要從事青年愛國運動的組織領導工作檯。晚年任台北市政府首席顧問、參事室主任等職。1977...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