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克拉麗莎和人才溫床做的是同樣的事情,他們激活了一種神經機能,這樣就可以通過某些以目標為導向的練習模式來提高技能,不知不覺地進入一個學習加速區域。這儘管算不上是可以複製的門道,但是知情人可以帶領你隨時深入進去。換言之,他們破解了才能密碼。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其著作《蘭斯·阿姆斯特朗的戰爭》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其紀實作品《硬球》成為好萊塢票房影片《臨時教練》劇本原型。他還是《戶外》(Outside)雜誌特約編輯,兩次入圍美國雜誌獎候選名單。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精深

第1章冒牌哈佛

第2章才能細胞

第3章天降人才

第4章三大秘技

第二部分激情

第5章信號

第6章瘋狂的海島

第7章點燃明燈

第三部分伯樂

第8章伯樂的武器

第9章伯樂的一萬小時

第10章伯樂的賭注

後記一萬小時的世界

譯者後記

編輯推薦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編輯推薦:我敢保證,在2009年,甚至之後,你都不會再讀到比這《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更有用、更重要的作品了。人們都想“變得更好”,丹尼爾•科伊爾深入挖掘了這種貪念的核心。書中羅列了大量鮮活的生活實例,真是一次令人驚嘆的閱讀之旅。

全新詮釋天才的“一萬小時法則”。

大聲告訴你:“了解異類還不夠,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異類!”

•作者將拜訪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運動員、銀行劫匪、小提琴手、戰鬥機飛行員、藝術家、滑板愛好者,見證這些規則的運作。

•作者將訪問各類科學家、教練、老師、人才研究專家,揭示技能學習過程的新秘密。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顛復巨獻,推翻你對天才的一切想像。《異類》背後的天才理論,為你打通通往異類的每個環節!

文摘

第一條線索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登場了。自踏上人才溫床訪問之旅起,我就準備著感受天才光芒照耀下的眩暈,期待著見證世界級的速度、力量和優美。這些預期不僅實現了,而且有所超越,但也只發生在其中的一半時間裡。在這段時間裡,我置身於人才的溫床,仿佛站在一群奔跑的麇鹿中間:所有的東西都比平時來得快速流暢(一位8歲的孩子對你的網球技術表示遺憾,那才是對自尊的真正考驗)。

遇見布魯尼奧。他今年11歲,正在巴西聖保羅水泥操場上練習一個新的控球動作。為了體會足球在廉價運動鞋下滾動的感覺,他動作緩慢。布魯尼奧正在學習“神龍擺尾”的控球技巧:先用外腳背輕推足球,然後飛速繞過,再用內腳背朝相反的方向踢去。要是完成得漂亮,這個動作會給觀眾一種錯覺,以為球是用鬆緊帶綁在球員腳上的。布魯尼奧首次練習這個動作,失敗了,於是停下思考。然後放慢動作試了一次,依然失敗,球滾了出去。再次停下思考。這一次更慢了,整個動作分解成了基本的步驟——先這樣、再這樣、然後那樣。他神情嚴肅,目光專注,仿佛身邊一切都不存在。突然一下,他找到感覺了。遇見珍妮。她今年24歲,在達拉斯一間狹窄的錄音棚里錄製流行歌曲《來不及》(RunningOutofTime)的副歌部分。她唱到最後的高潮部分時,這一句里的“時間”一詞需要轉音技巧。她嘗試了一次,跑調了,於是停下思考。然後拖長節奏又唱了一遍。一旦錯過一個音調,她就會停下來從頭開始,或者從唱錯的地方重新開始。珍妮唱唱停停,停停唱唱。突然之間,她成功了,一個個音調串成一段流暢的鏇律。六遍之後,珍妮已經能夠準確自如地唱完這一小節了。

我們通常用意志堅強或者聚精會神這樣的詞語來描述練習得法的人,但是這些詞語不是十分貼切,人才溫床的人們正像克拉麗莎那樣,有意識地挑戰自己的極限,所以會失敗。可不知何故,失敗卻帶他們走向了成功。這又是怎么發生的呢?

解釋巴西足球隊那種人才扎堆的現象,就像解釋萬有引力——同樣可以用數字衡量:5次贏得世界盃,每年有900來位年輕運動員簽約歐洲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也可以一一列舉出類拔萃的足球明星,諸如貝利(Pele)、濟科(Zico)、蘇格拉底(Socrates)、羅馬里奧(Romario)、羅納爾多(Ronaldo)、儒尼尼奧(Juninho)、羅比尼奧(Robinho)、羅納爾迪尼奧(Ronaldinho)、卡卡(Kaka)等名符其實的“世界最佳球員”。可是歸根到底,你無法用數字和名字來表現巴西足球才能的力量。每天,全世界的足球迷都在欣賞這樣一個典型的場景:一群對方球員包圍了一位巴西球員,狹路相逢,插翅難飛,希望渺茫。緊接著這位巴西球員做了一個舞蹈般模糊的動作——或佯攻、或輕挑、或瞬間飛奔而去,顯然他已經脫離重圍,留下對手兀自困惑,他卻如閒庭信步。在這項全世界為之狂熱的競技活動上,巴西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持續地輸出最好的球員,這個比例高得異乎尋常。

對於這種人才扎堆現象,傳統的解釋是將之歸功於基因和環境的結合,即先天和後天的聯袂。根據這個思路,巴西的成功來自其得天獨厚的地利人和:氣候溫和,當地人對足球的狂熱,以及1.9億基因各異的人口中,40%的人飽受貧窮的折磨,渴望利用這項“美麗的遊戲”逃離現實。就這樣,加總所有這些因素,一家生產足球健將的完美工廠就建成了。

後記

若問公眾演講、搶銀行、踢足球這些技能之間有沒有共通之處,作者肯定會滔滔不絕地講開去。其實,這中間的秘訣正是那亘古不變的道理:無他,唯手熟爾!就職演說可以事先準備,但是現場交流無法全然預測。本書引用了一個非常規的例子。饒是劫匪蠻橫有力,警方一道水泥牆就斷了匪徒的貪念。直到銀行搶劫犯“男爵”出現,他精心設計的搶劫計畫破了固若金湯的銀行庫房,令警察都自嘆弗如,其重點仍是“事先準備”。有心的讀者可能會問,中國男足衝擊世界盃的玄機莫非也在此?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斬釘截鐵地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更難得的是,作者豐富地充實了這套理論,要巧練而非苦練。 我不知道,出版社會提什麼樣的上架建議。對我,這是一本最有效的勵志書。有效是因為它用科學實驗證實了這個原則——任何技能只要你下定決心,必然就能掌握,於是給我勇氣去挑燈夜戰、懸樑刺股。有效更是因為它告訴我如何全力以赴學習技能,而不僅是一套簡單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之類的安慰詞。人們不會看著螢屏上的天才人物暗自慚愧,那些人離我們太遠。可是當發現鄰居十歲的小孩都能熟練彈奏《田園交響曲》,自己儘管空抱一場音樂夢,卻連件像樣的樂器都不會,此時才會心中戚戚然。我第一眼看到本書題目“The talentcode”時,想當然地在心中譯做“天才密碼”,及至看到作者著重強調要剔除talent這個詞中隱含的“天才”意味,再貫徹全文,遂改成了現在的題目。所以,這不是為那些天生有異象的人寫的書,而是送給那些沒被上帝的骰子擲中的人的一份補償。

這是我翻譯的第三本書。每當我在電腦上敲進一個句子,我就不由得思想,我腦中某處的髓鞘質必定多復蓋了一層。假以時日,腦中的電流在翻譯技能迴路上可以做到風馳電掣宛若翻譯巧匠,也未可知。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歡欣雀躍的事情啊!

鑒於本人出生時沒有祥雲籠罩,大腦中的翻譯技能迴路也尚未形成參天大樹狀。翻譯中謬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

序言

我希望我能夠成為7歲的中國孩子。

我知道這聽起來挺奇怪的,不是說我想變換我的國籍或年齡,而是因為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中國孩子正處於一個非常幸運的坐標點。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比世界上、歷史中的所有人都有這個機會去發展更多的技能。

過去的兩年,我遊歷全球,探究人才溫床:它們普遍規模較小、地理位置偏遠,但卻在數學、藝術、音樂、體育和商業領域湧現了很多人才。它們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和中國的人才庫相提並論。這不僅僅因為中國本身的特點(龐大的人口規模和正在凸顯的個性),還因為她占據的最佳時機。中國的崛起恰好與科學揭示技能背後的神經與行為機制的時代相契合。

在書中,你會看到天才理論的運作圖景。你會學到精深練習,你會看到激情,你會看到偉大的伯樂擁有的特質與技術。但現在,我將花時間探討一些書中的觀念,這些觀念與中國和她獨有的機遇有著特殊的聯繫。遺傳作用小於你的想像

從小我們被灌輸的思想就是,才能是上天所賜。從這個層面看,似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擁有正確的基因組合——他們生來優秀,因此天才寶寶構成了美麗故事的主題。

但“這不是真的”!因為科學完全不能定位才能的基因,它也無法解密一些更引入人勝和實用的東西:10000小時法則。這一法則是由20世紀70年代的心理學家們提出的,他們認為所有的世界級專家(從作曲家、外科醫生到足球運動員)都需經歷10000小時(一般超過10年)的刻苦練習。

10000小時法則的關鍵在於: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10年,每天3小時——無論你是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