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一維條形碼的發明年代歸納於表 1. 1,標準制定年代則歸納於表 1. 2。
表1.1 一維條形碼發明年代表
年 | 條碼名稱 | 發明人或公司 | 特殊意義 |
1949 | Bull’s Eye Code(公牛眼碼) | N. Joe Woodland, Bernard Silver | 第一個條碼 |
1973 | UPC | IBM | 首次大規模套用的條碼 |
1972 | Codabar | Monarch Marking System | |
1974 | 39碼 | David C. Allias (intermec) | 第一個商業性文數字條碼 |
1976 | EAN | EAN協會 | |
1981 | Code 128 | ||
1983 | Code 93 |
表1.2 一維條形碼標準制定年代表
年 | 條碼 | 納入標準 |
1982 | Code39 | Military Standard 1189 |
1983 | Code39, Interleaved 2 of 5, Codabar | ANSI MH10.8M |
1984 | UPC | ANSI MH10.8M |
1984 | Code39 | AIAG標準 |
1984 | Code39 | HIBC標準 |
從UPC以後,為滿足不同的套用需求,陸陸續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條形碼標準和規格,時至今日,條形碼已成為商業自動化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條形碼可分為一維條碼 (One Dimensional Barcode, 1D) 和二維碼(Two Dimensional Code, 2D)兩大類,目前在商品上的套用仍以一維條形碼為主,故一維條形碼又被稱為商品條形碼,二維碼則是另一種漸受重視的條形碼,其功能較一維條形碼強,套用範圍更加廣泛,詳細內容將在下一章介紹。
目前全世界一維條形碼的種類達225種左右,將介紹最通用的標準,如UPC、EAN、39碼、128碼等。此外,書籍和期刊也有國際統一的編碼,特稱為ISBN(國際標準書號)和ISSN(國際標準叢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