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

一年四季

地球上不僅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氣候也是不同的。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大約3個月。其中最下邊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一月”陽光所能照進室內,在地上畫出的位置),中間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二月”(陽光所能照進的更靠裡邊的位置),“夂”意為“冬季的終止月(第三月)”(也就是一年中陽光所能照進的最里位置)。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黃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23°26′),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從南緯23°26′(南回歸線)到北緯23°26′(北回歸線)。

簡述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大約3個月。春天,氣溫回暖、萬物復甦;夏天,天氣炎熱,水果成熟;秋天,氣溫轉涼,農作物成熟;冬天,天氣寒冷,有時會下雪。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俺這齣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張振金《五峰如指翠相連》:“﹝ 五指山﹞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一年四季一年四季

春是一年中四季之一。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

,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為春季。另有朱自清的散文《春》和巴金的小說《春》以及其他一些文學藝術作品

一年四季一年四季

1.(會意。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人頭。臼,兩手,攵,兩足。合起來象人形。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2.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朱駿聲曰:“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故陳公子少西字夏,鄭公孫夏字西。”

3.泛指中國

蠻夷猾夏。――《書·舜典》。孔傳:“夏,華夏。”

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公羊傳·成公十五年》。註:“諸夏外土諸侯也。謂之夏者,大總下上言之辭也。”

此之謂夏聲。――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服註:“與諸夏同風。”

東夏之命。――《呂氏春秋·察今》。

4.在古文裡,夏、暇兩字相通。“夏、暇——《尚書·多方》:‘天唯五年,須暇之子孫。’暇即‘夏’字。聯繫上下文意謂:天既降喪於殷,以夏後氏,大有功德於民,故以五年,須待夏後氏之子孫,冀其克念作聖,而作民主也。《詩經·皇矣》鄭註:引此經,正作須‘夏’之子孫。《尚書》以‘殷’代‘夏’。按《毛詩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轉,故夏、暇可以通假。”(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5. 又如:夏禮(夏代的禮法);夏書(記載夏代史事的書);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6.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亞人建立的國名 [Bactria]。如:夏國;大夏

7. 通“廈”。大屋 [big house]

秋季是四季之一。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楓紅的遊客們。

字義

一年四季一年四季

秌、穐

qiū

<名>

dōng 形聲。字從夂(音、義同“終”),從二“丶”,夂亦聲。“夂”意為“終止”、“到頭”、“到頂”。“丶”意為“入主”、“進駐”。“丶”和“丶”及“夂”各代表冬季的

一個月。其中最下邊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一月”陽光所能照進室內,在地上畫出的位置),中間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二月”(陽光所能照進的更靠裡邊的位置),“夂”意為“冬季的終止月(第三月)”(也就是一年中陽光所能照進的最里位置)。因為在古代冬季農閒時節,陽光是最受關注的,與屋檐陰影一樣是百姓計時度日的工具(冬字的篆體最能體現陽光照射地面面積的情形),對於勞動人民的生活也是極其重要的。

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黃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23°26′),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從南緯23°26′(南回歸線)到北緯23°26′(北回歸線)。太陽直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高,氣溫高,為夏季;反之,太陽斜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低,為冬季。當太陽直射到北半球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反之,當太陽直射到南半球時,南半球為夏季,北半球為冬季。太陽直射到南、北回歸線時,分別為冬至(12月22日前後)和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到赤道時,分別為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1日前後)。

地球自轉軸地球自轉軸
一年四季一年四季
熱帶、溫帶、寒帶熱帶、溫帶、寒帶

太陽直射區域處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該區域太陽總是近乎直射,故一年中從太陽獲得的能量均較高,導致該區域的氣溫較高,一年中變化不大,該區域稱為熱帶。熱帶區域,沒有四季的變化,均為夏季。通常指的一年四季,主要表現在溫帶,也就是太陽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到南極圈和北極圈之間的區域。南極圈指太陽照射到北回歸線時,太陽所能照亮的最南緯度線,即南緯66°34′(緯度與回歸線的緯度互余)。同樣,北極圈處於北緯66°34′。兩極圈內,會出現極夜和極晝現象。顯然,北半球夏季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反之,南半球為夏季時,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地球表面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與太陽的入射角(光線與地球表面法線的夾角θ)之間的關係為:E ∝ cosθ。

字型寫法

小篆

1.(象形。 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蟲以鳴秋,藉以表達“ 秋天”的概念。另一寫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穀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義:收成,成熟的莊稼)

2.同本義 [harvest;mature]

秋,禾穀熟也。——《說文》

秋為 白藏。又,秋為收成。——《爾雅》

小楷

秋者, 少陰之選也。——《春秋繁露·官制象無篇》

百穀名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 孟夏為秋。——《月令章句》

處處 田疇盡有秋。——宋·范成大《顏橋道中》

收過了秋,天氣一涼,病就重起來。—— 趙樹理《福貴》

3.又如: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 秋麥(成熟的禾稼); 秋禾(秋熟的穀物); 秋成(指秋天成熟的莊稼);秋苗(也稱 秋稅。官府徵收的秋熟穀物賦稅); 秋實(秋季成熟的穀物及果實); 秋登(秋季穀物成熟)

4.秋季 [autumn]。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這三個月

秋以為期。——《詩· 衛風·氓》

發跡入四明, 梯空 上秋旻。—— 韓愈《送惠師》

5.又如: 秋場(秋試。明清 科舉考試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舉行 鄉試,中試者為舉人); 秋獮 冬狩(秋天打獵稱“秋獮”,冬天打獵叫“冬狩”);秋糧(秋季徵收的田賦); 秋薦( 秋場); 秋零(秋氣肅殺,景物凋零);秋葉(秋天的落葉); 秋嚴(秋氣肅殺); 秋黃(草木至秋而枯黃,亦指秋天枯黃的草木)

6.年 [year]

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 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史記》

7.指某一時期、某一時刻 [period of time]

此誠 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效命之秋。——《史記· 魏公子列傳》

不問之秋。——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8.又如:千秋(很長久的時間); 秋丁(舊時農曆八月第一個 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姓氏

10.倉頡是造字,人手拉肩扛禾。 千禾果實豐收歸倉。

甲骨文

dōng

1.一年 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2月,農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時盡也。——《說文》

我有旨蓄,亦以 御冬。——《詩·邶風· 谷風》

金文

無冬無夏。——《詩·陳風·宛丘》

冬者,五穀成熟,物備 禮成。——《 後漢書· 張純傳》

2.又如: 冬暖夏涼; 冬釀(冬季釀酒); 冬溫(冬天所害的一種熱病);冬計(寒冬的生計)

小篆

3. 冬月,陰曆十一月的俗稱 [the 12th month]

適冬(陰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清· 林覺民《 與妻書》

4.最後,終 [end]

誥誥作事,毋從我冬始。——《馬王堆漢墓帛書》

5.冬,大寫:冬。 象聲詞,敲鼓的聲。冬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