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

風韻蕭疏玉一團。 而“只是溫柔,天上人間”之故。 “溫柔”二字是思婦“更著梅花”的真正原因。

基本信息

名稱:《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

作者:周文璞

朝代:宋

體裁:

詩詞原文

風韻蕭疏玉一團。更著梅花,輕裊雲鬟。這回不是戀江南。只是溫柔,天上人間。賦罷閒情共倚闌。江月庭蕪,總是銷魂。流蘇斜掩燭光寒,一樣眉尖,兩處關山。

詩詞題解

周文璞,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山楹,陽穀(在今山東省兗州境內)人。南宋寧宗時曾官溧水(今江蘇省溧水縣)縣丞。著有《方泉集》四卷。其詞僅存兩首,分別為《絕妙好詞》和《張雨貞居詞》所收錄。除這一首閨思閨怨詞外,另一篇屬抒寫自己普通生活情感的作品。其餘大約皆已亡佚,因此我們已無法得窺其詞總體內容和風格。僅就這首詞看,其語言疏朗自然,格調清艷婉約。

詩詞鑑賞

詞的上片表明主人公的情結所在。

開篇“風韻蕭疏玉一團。更著梅花,輕裊雲鬟”三句著意描述女主人公美麗的容姿。直言其風韻蕭嫻,貌美如玉。再加上高聳的雲髻,上插梅花,隨風搖曳。可謂人面、梅花兩相映襯,使美人顯得更加嬌嫵動人。這裡一個“更”字突出美人──閨中思婦著意折梅為飾的舉動。主人公為何著意於梅花,談至下一句方始明白,原為詞人在這裡暗用“一枝春”典故。據《太平御覽》收《荊州記》記述,南朝陸凱自江南折梅並賦詩寄贈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後常用此代指對家鄉和友人的懷念。故爾詞人在抒寫思婦“更著梅花”之後,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她“這回不是戀江南。”即言思婦這一次著意佩飾梅花並不是對江南故鄉的思念。而“只是溫柔,天上人間”之故。即只是因為曾經和自己恩愛諧處、度過一段神仙般的甜蜜生活的意中人已分手去了江南,而今自己是多么地孤苦寂寞!“溫柔”二字是思婦“更著梅花”的真正原因。這正是她濃郁相思的情結所在。“天上人間”表明過去的溫柔和現在的離索有如天壤之別。主人公對曾經有過的美好生活的留連、珍惜、嚮往,全在後三句悵惘的情感中真摯質樸地流露出來。

下片對主人公解不開的情結加以表述。

過片“賦罷閒情共倚闌”寫女主人公賦詩完畢,帶著閒愁倚闌凝望。賦詩、倚欄皆為排解閒愁之舉,然而“剪不斷,理還亂”,她看到的只是“江月庭蕪,總是銷魂”那一片令人喪魂的一輪江月照耀著荒涼冷落的庭院之景。“總是”二字概括了思婦凡所觸目,無不傷情之意。“江月”二句為全詞抹上一層幽冷的色調。接著“流蘇斜掩燭光寒”句再一次為思婦空閨獨守的環境的淒清色調濃抹一筆。流蘇,指閨房中用羽毛或絲線做成的穗狀垂飾,這裡代指羅賬。這一句是說閨房內燭影搖曳,羅帳虛掩。一個“寒”字把燭花綻滿、燭光昏暗的閨房冷落氣氛渲染到到極點。結尾二句“一樣眉尖,兩處關山”對主人公憂思鬱結、雙眉緊鎖的情態加以描述。眉尖、關山取古代形容佳人眉如遠山之說以刻劃思婦的外部面貌。

全詞從思婦插梅為飾寫起,引出她對當年與她相親相愛而今分手而去江南的意中人無限留戀之情,以及別後的離索情懷。意脈斷續自然,結構圓轉流暢,頗能見出詞人工致嫻熟的填詞技巧。

作者簡介

周文璞(約公元1216年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又號山楹,陽糓(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生平事跡亦均無考。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庫總目》張端義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聽歐陽琴行、金銅塔歌,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詞存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