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就餐制

一元就餐制:指的是近日成都市錦江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安排的從2010年1月4日起,區內的公務員早中晚每頓飯每位就餐付費象徵性的一元錢的制度。

概念

一元就餐制一元就餐制

指的是近日成都市錦江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安排的從2010年1月4日起,區內的公務員早中晚每頓飯每位就餐付費象徵性的一元錢的制度。

相關“優惠”

一元就餐制一元就餐制

該區公務員不僅吃飯便宜,機關事務管理局還修建了私家車停車場,免費為機關幹部職工停放私家車輛;另外,事務局還協調聯繫市交警,在保衛科設立服務站,為機關幹部職工和周邊民眾辦理駕照換證等相關業務。(《三湘都市報》1月7日)
“他們太幸福了。為什麼只有公務員有這樣的待遇?”,“都知道公務員福利好,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直觀地感受到。”“一元就餐制”讓眾多網友開了眼界,也讓公務員群體幾成特權群體所享有的“隱性特權”暴露於陽光之下。
審視“一元就餐制”離不開“隱性特權”這個立足點。

深層原因——隱性特權

1、隱性特權

一元就餐制一元就餐制

所謂“隱性特權”,主要是指公共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基於自身掌握的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在法定利益之外享受的特殊利益和權利。
由於這些特殊利益絕大多數並不合法合規,所以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僅限於“內部人”——特權人士——知曉和享受,以便當事人既能享受好處,又免除公眾監督之虞。

2、隱性特權 比比皆是

長期以來,我們這個社會素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君不見,鐵路員工,享有免費乘車的特權;公交員工也有免費的特權;石化單位的職工,更可享受油、氣消費的優惠;電力部門的人士也不願意落人之後,可有免費用電之便利。但是,當這種習慣於把公共資源“私人化”和“特權化”的做法,演變到掌握公共權力者身上時,我們看到的就是把公共權力當成私有物品,把公共財政當成私有財產,肆意揮霍和浪費,公權部門和官員屢屢突破權力的邊界與政策的邊界,不但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一元就餐制”儘管僅僅是一個縮影,但是,從錦江區機關事務管理局2009年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思路》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官員們為午餐福利補貼制度、私家停車場興奮不已。

現象後的本質

一元就餐制一元就餐制

要看到,隱藏在“一元就餐制”背後的“隱性特權”是對公眾公共意志的違背,它的危害性甚至不在於公務員群體享有了多少特權,而是在於這種做法明顯混淆了公權的應有目的,閹割了公權的行使範圍和邊界,是對權力的濫用
同時,也要看到,“隱性特權”的背後是公權部門官員屢屢突破權力邊界政策邊界的可怕事實。

影響與危害

這樣的公務員“福利優惠”的興奮卻是普通公眾的尷尬和無奈,是以公眾權益受損為代價和前提的。這是我們正視“隱性特權”所不能不警惕的。“一元就餐制”是公務員的“習慣性特權”。筆者以為,“一元就餐制”實是公務員派群體特權意識的產物,是通過公權的不當行使獲得的不正當利益,不但敗壞了政治風氣,也毒害了社會風氣,是社會不可承受之重。不能因為這種“特權”的“隱性”,就忽視其特殊的危害性,考究起來,這種“隱性特權”比那種明目張胆的特權危害更烈。這也是“一元就餐制”引起社會關注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