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吶喊

一個人的吶喊

本書內容包括:他的時代和他的童年、從小康人家墜入困頓、走異路 逃異地、“我以我血薦軒轅”、學醫的夢、母親的禮物、《新生》的計畫流失了、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辛亥革命前後、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阿Q和綏惠略夫、荷戟獨彷徨、兄弟失和、學潮與愛情、劉和珍之死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吶喊一個人的吶喊
樸素家常,精深獨到,面向大眾,也面向專家的魯迅傳記。

著名學者嚴家炎、邵燕祥、王得後、錢理群、孫郁、陳丹青聯袂鄭重推薦!

朱正先生一九五○年代出版《魯迅評傳》,顯示對魯迅的尊崇。一九六○年代出版《魯迅回憶錄正誤》,展現出超群的學術勇氣和堅實的考訂功力。一九九○年代出版《一九五七年的夏天》,一代史家,卓然獨立。有此功底,撰著《魯迅傳》,“語必徵實”,史料豐贍,考證精審,知人論世,特立不群。不僅是青年了解魯迅的基礎讀本,也是有志者研究魯迅不可不讀的啟蒙書;蓋治學先治史,魯迅生活的時代,同時代的人物——前輩、同輩和晚輩,同道、親朋和論敵,一一盡收筆底,平實地娓娓道來。

——王得後

這是墨寫的與血寫的,史筆與詩筆,刻著無聲的預言。在凝望魯迅時,穿越了歷史的盲區,一代人的心語,散落其間。史家之妙思,魯迅之幽遠,怎不使人久久流連?

——孫郁

書刊影視,例有兒童不宜者。

魯迅的書和講魯迅的書,也有“不宜”:不但如魯迅說的,“蚊子”不宜,“蒼蠅”不宜,“叭兒狗”不宜,而且“二醜”不宜,“做戲的虛無黨”不宜,幫閒、幫忙以至幫凶都不宜,“花瓶”或非花瓶的書報檢查官不宜,從指揮刀下罵出去的評論家自亦不宜。

除此之外,向一切讀者開放,尤其是青少年乃至兒童大宜,朱正此書應該是寫給他們看的。——他們是中國的希望,人類的希望。

——邵燕祥

出版魯迅傳記,無論在北京出版社還是朱正自己都不是第一遭。這本《魯迅傳》的獨特可貴之處在於:第一,它集中運用了最近二十多年國內外發現的不少有關魯迅的新的資料,糾正了此前學界一些不確切乃至不正確的說法,體現了作者平時治學上的刻苦積累。第二,在體例上,多從難點、疑點下手,深入掘進與突破,力避面面俱到與泛泛而談。第三,以中肯細密的論析,推進了魯迅研究中某些關節點的解決。如第十三章《兄弟失和》,就寫得十分精彩和有說服力,盡釋疑惑,可成定論。凡此種種,均見出作者功力之深厚圓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謂乎?!

——嚴家炎

魯迅先生曾經說,對自己喜歡的作家,除看他的專集,了解其文學史地位以外,“倘要知道得更詳細,就看一兩本這人的傳記”(《讀書雜談》)。坊間魯迅的傳記已有不少,朱正先生說他就寫了四本,但又說希望“這一本能夠保存下去”。我以為他有理由作這樣的期待。這本傳記不僅集魯迅史料研究成果之大成,而且作者也有自己的史料的獨立準備;同時作者對這些年學術界關於魯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的論爭,更有獨立的判斷,如“兄弟失和”,“魯迅與左聯的關係”,“魯迅與新月派和胡適的論爭”等,都在對事實的考釋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作者對魯迅既非仰視,也非俯視,而平視之的態度和眼光,或許更能給讀者以啟示。

——錢理群

魯迅談及自己,總在自嘲;他平生寫過一兩回小傳,各數百字,事事一筆帶過;他知道自己偉大,但無所謂,不自戀。朱正先生的這本《魯迅傳》,應該不是魯迅傳記的頭一份,我不曾讀過其它,無從比較起,而也似乎不必讀,因魯迅身後即被意識形態的塗料弄得不像一個人。朱正先生作傳,平正寬厚,不知怎地使我想起魯迅老友許壽裳。許先生與魯迅太近,不及朱先生的有距離:這距離,是國家與時代付了多少代價才能有,其中連同魯迅先生被扭曲的身後名。書中史料的選擇與鋪陳,竭盡全力,以目下能夠公布與評說的程度,可謂用心良苦,尤以魯迅晚年與周圍諸人諸事的是非與糾葛,眼下暫且只能說到這一步。此後新的魯迅傳記,恐怕還會有吧,但願晚來的作傳者在比今天更為縱深寬闊的歷史維度中,能夠參看這一本。

——陳丹青

本書內容包括:他的時代和他的童年、從小康人家墜入困頓、走異路 逃異地、“我以我血薦軒轅”、學醫的夢、母親的禮物、《新生》的計畫流失了、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辛亥革命前後、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阿Q和綏惠略夫、荷戟獨彷徨、兄弟失和、學潮與愛情、劉和珍之死等。

--------------------------------------------------------------------------------

作者簡介

朱正,1931年生於湖南長沙。職業是編輯。1956年出版了《魯迅傳略》。後來在馮雪峰、孫用諸先生的鼓勵與幫助下撰寫了《魯迅回憶錄正誤》一書,訂正了許廣平先生等人回憶錄中的史實錯誤。此外還出版了《周氏三兄弟》、《重讀魯迅》(與邵燕祥合著)、《反右派鬥爭始末》以及《辮子、小腳及其它》等幾本雜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