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注音】yī rén dé dào ,jī quǎn shēng tiān
【簡拼】yrddjqst
【用法】作賓語、分句;用於人事關係。
【用法】:複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押韻詞】為之執鞭、量能授官、情逐事遷、不次之遷、拔了蘿蔔地皮寬、元惡大奸、唇如激丹、血國三千、旬月之間、少吃沒穿。
【年代】古代
【謎語】劉安成仙
【英文翻譯】when a man attains enlightenment, even his pets ascend to heaven
詞語辨析
示例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不僅自古有之,現實生活當中也並不少見。”(尚久驂《糖為什麼這么甜》)
◎真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列舉“六畜”,通常的排法雞、狗連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遭遇騷擾,雞犬不寧;古時以正月一日為雞日,二日為鴨日,三日為貓日,四日為狗日,五日為豬日,六日為羊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馬日,九日為果日,十日為菜日。民間有句順口溜“一雞、二鴨、貓三、狗四、豬五、羊六、人七、馬八、九果、十菜”。
釋義
【正音】得:不能讀作“děi”或“de”。
【辨形】升:此指升入仙境,不是在說仙,所以不能寫作“聲”。
成語典故
出處一
在當今中國大地上真的有個仙人居住的地方,她就是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仙居是一個古老的縣,仙居縣名的由來和一個成語或者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很大的關係。相傳宋朝時在台州府仙居縣城關西郭垟清水塘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水質很好,喝了它五臟六腑倍感清涼。清水塘附近有一個釀酒師傅名叫王溫,為人忠實厚道,手藝很好,他用這口井水釀成的酒,又甜又香,人人愛喝,生意十分興隆。
一天,王溫正在賣酒,忽從店外進來二人,衣衫襤褸像乞丐一樣,全身生了疥瘡癬毒等病,愁眉苦臉地呻吟,表情十分痛苦。王溫問道:“兩位表兄身子不舒服嗎?”二人嘆口氣說:“我們前世不知作了什麼孽,全身的瘡又痛又癢,沒錢醫治,等了三年啦,昨夜夢見一位仙翁,告訴我們說,括蒼山頂有股水是仙水,流到永安(今仙居)清水塘村,如果喝一口泉水釀的酒或洗浴一番,就能三天不癢不痛可治癒惡病。”
王溫聽後二話沒說便舀了兩碗酒遞給他們,說:“你們喝吧,不要錢。”二人連聲道謝,接過一飲而盡,停一會,二人都笑著說:“老師傅你真好,我們喝下後舒暢多了,瘡也不癢不痛了!不過,仙翁還有一句話不知該講不該講。”王溫說:“說吧。”倆人又說:“要是能在酒缸里洗浴一番身上的瘡,就能完全痊癒,可是我們哪能開得了口啊。”王溫聽到這裡也確實感到為難,要是答應請他們洗,一大缸的酒就全部糟蹋了,如果不答應,他們一輩子痛苦啊!想到這裡,王溫咬一咬牙便點頭答應下來,把他們帶進內室走到一口大缸前說:“洗吧!只要能治好你們的病,就算我的一缸酒壞了也沒關係。”那二人在酒缸里躺了半天,從屋裡笑吟吟地走出來。王溫一看,驚呆了。幾乎完全認不出來 了,只見他們全身皮膚雪白光潔成了英俊少年。他們笑著說:“老師傅你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大善人,咱們後會有期。”說完忽然不見了。
王溫遂將此事告訴老婆說:“可能是仙人試探我們吧?仙人洗過的酒,就是仙酒,我們全家都喝一杯,說不定能長生不老。”王溫遂舀 起四杯酒,遞給家人喝下。頓時香透心肺,渾身輕鬆雙腳不覺飄飄悠悠離開地面,四人又笑又叫,互相扯衣角,不一會飛上天成了仙。王溫家的狗、雞舔了地上的幾滴酒也一起升天了。不久,這事便傳到京都,當時皇帝宋真宗知道後感到十分驚奇,覺得永安縣是神仙居住往來的寶地,於是宋真宗下了一道聖旨將永安縣改為仙居縣。
出處二
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漢·王充《論衡·道虛》)
出處三
據陳顯遠先生著《漢中碑石》載,漢靈帝熹平至元和年間(168—184),人們為成固(今城固縣)“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廟、立碑,對這位仙人頂禮謨拜。該碑鐫刻著一個神奇而動人的故事。
其碑文稱,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今城固縣許家廟有一個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漢中郡(治西城,今安康)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這位真人為師,並給師傅送去鮮美的甜瓜品嘗,真人感其誠心,讓他到婿谷口山上賜給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後,能辨別鳥獸語言,行走如飛,數百里外郡府轉眼即到,鄉親們和郡守都十分驚訝。漢中郡守老爺遂跟公房學道,始終不得其法。以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於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這一情況告訴師父,真人說不必驚慌,他有一種仙藥服後即可飛天而去,逃離厄運。唐妻留戀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給房屋塗上仙藥,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藥:“須臾,有大風玄雲來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與俱去”。於是“雞鳴天空”、“狗吠雲中”。這就是該碑記載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飛升”的故事。這通有名的漢碑於1970年由城固調往西安,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地理巨著《水經注》、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歐陽文忠集》中,也都載有這個異聞。
唐公房舉家飛升後,當地百姓建“靈壽宮”祭祀唐公房得道全家飛天。該宮後改名為“唐仙觀”。據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城固縣誌》載:“唐仙觀,(縣)西北二十五里。漢居攝二年名曰:‘靈壽宮’,因唐公房升仙改今名”。又據1994年版《城固縣誌》載,唐仙觀址在今城固縣許家廟唐廣初級中學內。
後來,人們依據這個美麗的傳說歸納出幾個有趣的成語:“白日升天”或“白日飛升”,比喻突然平白升官,而且官位升得很高;“拔宅飛升”或“舉家升天”,形象一人當了大官,全家大小都隨之得勢,享受富貴;“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或“一人得道,雞犬皆仙”,諷刺那些依附權勢而升官發財的人。也有人譏笑那些靠裙帶關係無真才實學而仕途得意者為“公房雞犬”。
出處四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漢景帝年間,有一個姓張名百忍的人,很是積德行善、把方圓數十里的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當時仙界出現混亂,無人治理。經赤腳大仙等上仙尋覓到了張百忍覺得此人很適合打理仙界,和幾位上仙商量,讓張百忍做玉帝。當他們找到張百忍說了此事,張百忍很摳,什麼都要帶上,連雞狗都帶上了天,豬貪玩,升天的時候跑出去玩了。所以沒有帶上天,之所以我們用豬頭祭祀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處五
劉安(約公元前179─前122年)是古代中國著名的道教信徒,出身於漢王朝的皇室貴族,喜歡交際。由於他為人慷慨大方,所以籠絡了很多人才,被皇帝封為高爵位,後又晉升為"淮南王"。不久,由於謀反暴露,他被迫自殺。
據說劉安喜愛讀書鼓琴,做官時候為當地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他還招攬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纂《淮南鴻烈》(又名《淮南子》),該書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著作,其中《內篇》有21篇,《外篇》33篇,《內篇》流傳至今。
另外,人們還傳說劉安不是自殺而死的,而是他長期修煉丹藥,終於獲得了成功。一天他吃下丹藥,其中一些散落在地,被他家裡的雞、狗吃了,結果劉安和他的雞狗一起都飛到天上成了神仙,所以中國有句成語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處六
晉代著名道家人物許真君,姓許名遜,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所以又稱族陽先生。他居官清廉,為民興利除害,後棄官東歸故里,在新建縣西山修身煉丹。
許遜精於醫道,為人治病,藥到病除,妙手回春,蜚聲遠近。時值南昌洪水患濫,據說當時有一條蛟龍經常翻雲復雨、興洪作浪、為害人民。許遜用神劍將蛟龍擒住鎖於八角井中,從此水平浪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據傳1500年前,東晉寧康二年(公元374年)農曆八月初一,許遜活到136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餘口,拔宅飛升”,連家禽家畜都帶去了。136歲的許真君及全家42口人一齊升天,連房屋和雞犬也一起飛去。並說當時有人看見還落下了幾塊瓦後人因此稱之為落瓦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出於此據記載。
後人為紀念許遜,遂在其飛升遺址處修建道觀,最終形成萬壽宮,後成道教淨明忠孝道發祥地。
出處七
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篤信修道煉丹,一次遇到八個鶴髮童顏的老翁,拜他們為師,學習修道煉丹,丹藥煉成後,漢武帝派人來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藥,成仙升天。他的親友也趕緊喝藥成仙。劉家的雞狗因吃了煉丹鍋里的丹藥也成仙了。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此處由來。
出處真偽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一個成語典故。後引申為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著得勢。諷刺那些依附權勢而升官發財的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典故流傳不同的版本,那么這個成語典故指的究竟是誰呢?且看下文分解。
今天是陰曆八月初一,是江西南昌“福主菩薩”的生日,也就是東晉赫赫有名的“許旌陽”。許遜在整吏治、修水利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故撰文以紀念他。
許遜(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淨明道派尊奉的祖師。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孝廉,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四川旌陽縣令,故人稱許旌陽,又稱許真君。
許遜任旌陽縣令時,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田畝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裡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讚許遜的功德。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戶大增。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
元康元年(291)爆發八王之亂,許遜以晉室紛亂,乃棄官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被編成“許遜鎖孽龍”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淨明真境”,立淨明道派。其宗旨為“淨明忠孝”。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許仙”。今天南昌西山萬壽宮,數百里外的香客都來這裡頂禮膜拜,香火明燭通宵達旦,爐煙縹緲,鐘聲悠揚,好不壯觀。乃至全國各地的萬壽宮,今天都普天同慶紀念“許旌陽”。著名的有江蘇南京萬壽宮、重慶龍潭萬壽宮、 湖南鳳凰萬壽宮、江蘇蘇州萬壽宮、雲南會澤萬壽宮等。在古代,凡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萬壽宮。
一個典故總伴有一些鮮活的事跡為基礎來支撐,否則經不起歷史考證,終歸會被人民刪去,會被人民遺忘。據記載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所以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中的人是離不開許旌陽的。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版本,去偽存真。
版本一:
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漢·王充《論衡·道虛》
故事說的是漢淮南王劉安禮賢下士,得高人指點,潛修得道。漢武帝派人來抓他,劉安情急之下,喝了丹藥,白日飛升。家中的雞狗吃了藥渣,也隨他一起飛天成仙。請看下文史料便知真偽。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後,劉邦在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和燕王臧茶等諸侯王的"勸進"下,由"漢王"搖身一變而成了漢王朝的"皇帝".一統天下。後來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漢,劉邦將英布擊敗,平定了叛亂。劉邦認為是異姓所致,才會與中央政權離心背德,於是,劉邦開始將諸侯王分封給劉氏的宗室子弟。劉邦共生有8個兒子,其中最小的一個兒子劉長接替了英布的官爵,被父親立為淮南王。劉長暗地裡派人與太子奇等勾結,並打算聯合閩越人和匈奴人聯手叛亂。他的密謀很快便被朝廷發覺,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漢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並未依法處劉長極刑,而是將他廢爵流放蜀郡。劉長在發配途中絕食而死,年僅25歲。
後來淮南王劉長的長子劉安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出任淮南王。劉安他喜歡交遊賓客,在做淮南王時,這些賓客在淮南王府不僅從事講學、煉丹之事,而且還經常與他進行為政治的討論。劉安在廣置門客進行"學術研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準備。劉安的謀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被“八公”之一雷被和伍被的告發、他的孫子劉建也告發在後,此時正忙著"削藩"的漢武帝就順水推舟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此後,漢武帝下詔廢除了淮南國,將淮南故地改為九江郡,收歸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復亡。
從以上的史料來看,淮南王劉長和劉安兩代人都謀反中央,劉安替父為虐,更是罪加一等,這樣不忠不孝之人能得道嗎?劉安何德何能,修道成仙?從“八仙”故事來印證,鐵拐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都是凡人出身並有原型的,都是苦修積善才修練成仙道的。劉安在正史和野史中壓根都找不到為民做好事的點滴,也沒有紀念劉安的廟宇,那么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不能成立。可以看出,漢·王充杜撰說的是假話,沒有事實依據,是偽證、是偽典。不足為憑。
為什麼漢·王充會作偽杜撰呢?略為剖析一下便知。漢·王充在《論衡·自紀篇》中自稱是王莽之後,有著高貴的血統,隨著王莽政權的消失,家族地位一落千丈。“貧無一畝庇身”,“賤無斗石之秩”。王充十歲左右時候父親去世,成為孤兒。高貴的血統並沒有給他留下有利的條件,便產生了逆反心理,故說“宗祖無淑懿之基”。史學家劉知幾斥王充為“三千之罪人”,“歷詆其祖父之惡,恐難稱孝”。這樣不忠不孝之人的文章,就難免有虛假的成分。由此可以看出,漢·王充為漢淮南王劉安杜撰“得道升天”大加濃彩一筆,是為王莽篡漢鳴冤叫屈,發泄自己心中的怨恨,同時對王莽政權曇花一現消失感到婉惜。也就是說對淮南王劉安謀反未成功而表示同情,用“得道升天”的故事以明志,對謀反未成功精神尚存的反動思想隱蔽的宣洩。由此可見漢·王充是一個從骨子裡的叛國者。應當加以批判。也有後人說《論衡》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那么漢·王充為漢淮南王劉安杜撰“得道升天”的故事就是極大的諷刺。
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記載:“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以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閉門潛思,絕慶弔之禮,戶牖牆壁各置刀筆。著《論衡》八十五篇。” 可見《論衡》八十五篇中還有多失其真的論敘,讀者閱讀可去偽存真。我在這裡只是拋磚引玉罷了。讀史書不是讀“死書”。
版本二:
據《仙人唐公房碑》記載,漢靈帝熹平至元和年間(168—184),人們為成固(今城固縣)“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廟、立碑,對這位仙人頂禮謨拜。該碑鐫刻著一個神奇而動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得是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漢中城固縣許家廟有一個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漢中郡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這位真人為師,並給師傅送去鮮美的甜瓜品嘗,真人感其誠心,讓他到婿谷口山上賜給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後,能辨別鳥獸語言,行走如飛,數百里外郡府轉眼即到,鄉親們和郡守都十分驚訝。漢中郡守老爺遂跟公房學道,始終不得其法。以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於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這一情況告訴師父,真人說不必驚慌,他有一種仙藥服後即可飛天而去,逃離厄運。唐妻留戀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給房屋塗上仙藥,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藥:“須臾,有大風玄雲來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與俱去”。於是“雞鳴天空”、“狗吠雲中”。這就是該碑記載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飛升”的故事。
“唐公房拔宅升天”的故事傳說是來自《仙人唐公房碑》文所記載,但碑文沒有記載唐公房的人文事跡。《漢書》《後漢書》中也沒有唐公房的人文記載。《仙人唐公房碑》碑文中提到,立碑人是漢中太守郭芝。碑陰刻有其它十五個人名,估計是唐公房的生前好友和當地名人。根據故事來看唐公房雖為小官員,但沒有提到他為官的政績,卻顯擺他的道術,並冠仙人唐公房。以民間的葬俗來祭奠他。故後人推測他與當朝有悖是遭陷害致死。漢中太守郭芝為之立碑建廟,也許唐公房為民做過一點好事。
漢靈帝在位時位發生了兩大政治事件,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以曹節、王甫為首的宦官勢力發動政變,軟禁竇太后,奪得了大權,又殺正義的太學生李膺、范謗等100餘人,流放、關押800多人,多慘死於獄中。顯然唐公房與此事搭不上界。公元184年爆發了由張角為首的黃巾之亂。張角乃道教中人,唐公房是否與張角的黃巾起義有染,無史料可查,但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有三、四十萬人加入,其聲勢浩大,面積之廣,唐公房極有可能染指,那么唐公房就有可能被官府追殺致死,倒也合符情理。很顯然是以事托仙,不得以借仙事而記之。所以說“唐公房拔宅升天”的故事,純屬無中生有。那么“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不是指唐公房了。
這個故事只是個傳說,其真實性也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認定,漢·王充是看過這個記載的,但他撰寫的漢淮南王劉安飛天成仙的故事和唐公房的故事,幾乎同出一轍。可以看出漢·王充用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的手法,把主人公換成了淮南王劉安,由此可見漢·王充良苦用心,卑劣之至。其目的是為王莽政權曇花一現鳴冤叫屈。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一下——許遜許真君。
許遜出生公元239年,屬於三國時期。活了136歲,卒於東晉公元374年(得道成仙)。漢魏兩晉是道教起源時期,許旌陽則成為淨明道教主。(三國時期諸葛亮都未能成其一派。)淨明道,為正文道教教派。亦稱淨明忠孝道。淨明道是中國道教史上一個很顯赫的道教之一。許遜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是史書有記載的。許遜“鎮鎖孽龍”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雖然許遜得道成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是這個美麗的傳說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而且得到上層建築的認可。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北宋宰相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以後歷代皇帝對其教義極為讚賞。而淮南王劉安、唐公房在這方面連邊都挨不上,足以證明他們沒有社會實踐基礎,得道成仙終不可信也。再說在許遜出生公元239年前其它的文學典籍中也沒有看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成語借用。而從隋唐以後到如今文學典籍中還可以看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成語借用。
歷史是不可否認的,從公元374年後到今天已有1637年了,許真君一直享用民間的香火。每年逢陰曆八月初一許真君的生日,人民都會紀念他,到各地萬壽宮燒香祭拜,求“福主菩薩”保佑一方平安,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文章寫到此基本可以得出結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成語所指得人就是江西人稱為“福主菩薩”的許旌陽——許遜許真君。
南浦一橋2011-8-29(陰曆八月初一)於南昌西山萬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