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

《Blender》雜誌原屬英國丹尼斯出版公司(Dennis Publishing Ltd。),2007年被賣給了現在所屬的阿爾法集團。

雜誌簡介

國籍:美國

《Blender》《Blender》

周期:月刊
語言:英文
簡介:美國音樂雜誌《Blender》由在出版業頗具影響力的丹尼斯出版公司出品,最早於1994年以光碟形式發行,這也是第一本以CD-ROM形式發行的雜誌。這種電子雜誌向人們展示了雜誌電子化之後的編排格式,以及最早的電子廣告樣式。截至到1999年,《Blender》共發行過15期電子雜誌。此後,《Blender》開始以紙質實體形式發行。該雜誌在內容上包括了專輯、歌曲及藝人的報導和訪談,還會評選《Blender》自己的“最佳”、“最爛”榜單。此外,每期雜誌都會選出一位藝人,並對其所有發行的專輯進行評論。《Blender》曾同VH1聯手製作了“史上50首最爛歌曲”的排行,當時排在第一的“冠軍”是Starship的《We Built This City》。

宣布停刊

美國知名音樂雜誌《Blender》日前宣布停刊,理由是銷量和廣告的銳減。

Blender雜誌Blender雜誌

根據相關報導,雜誌所屬傳媒集團阿爾法(Alpha)已在3月26日正式向雜誌員工公布了停刊的訊息,同時裁員30人,少數高級管理人員已經被安排到同公司的另一本雜誌《Maxim》工作。以凱莉-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為封面的4月刊將是該雜誌的最後一期,而《Blender》的網路版仍然保留。
《Blender》雜誌原屬英國丹尼斯出版公司(Dennis Publishing Ltd。),2007年被賣給了現在所屬的阿爾法集團。之後,雜誌的銷量每況愈下,2007年下半年銷量減少了3萬本,其中,訂戶減少8%,零售減少18%。廣告投放的情況更糟糕,雜誌2008年的廣告頁減少了31%,而今年1-4月更銳減57%,加上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阿爾法公司不得不以停刊應對。
《Blender》前身是最早的CD-ROM光碟雜誌,1999年開始以紙媒的形式發行。作為一個本立足於主流音樂的雜誌,《Blender》風格活潑、語言煽情、標題幽默,因此迅速成為一本暢銷雜誌。其封面女郎和音樂盤點成最大賣點。2001-2005年,《Blender》發展迅速,不但超過《Spin》和《Vibe》等同類雜誌,還一度威脅到老牌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的地位,迫使嘗試新風格。2005年,《Blender》獲評美國最佳期刊。

Blender雜誌Blender雜誌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Blender》銷量開始下滑,並因此被丹尼斯公司轉手。
《Blender》停刊的訊息在國外媒體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分析認為,除網際網路的影響外,阿爾法公司的經營也存在問題。在收購了《Blender》和《Maxim》之後,公司並未能對雜誌進行成功的整合,這給雜誌的經營帶來了困難。曾在該公司擔任過一年CEO的原華納集團高層肯特-布朗里奇(Kent Brownridge)談到離職原因時表示,“重建的任務過於艱巨。”
不過,網際網路對傳統媒體生存空間的擠壓已是不爭事實。2006年至今,歐美已有包括《FHM》、《Smash Hit》在內的多本知名雜誌停刊,而現存的雜誌也面臨著銷量和轉型的巨大壓力。在國內,《留聲機》雜誌已於今年年初停刊,《非音樂》、《口袋音樂》也傳出難以為繼。而《Q》、《NME》、《Spin》和《滾石》等雜誌都紛紛在網路上下功夫,傳統媒體的網路化已經不可避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