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天空中沒有了鳥兒,老流浪貓也沒有了棲身的地方;喧囂城市中,他們是如此孤獨……這是一組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眾生相:翹課飆車搶劫路人、卻遭遇車禍的少女;為到夢中的法蘭西工作而偷越國境的、苦難的義大利人;為見到獄中的哥哥而去商店裡偷錢的小達維;不想回家卻遭到流氓輪姦的克麗絲蒂娜;抵制官商勾結征地的“釘子戶”曙光別墅夫人;對病中的母親撒謊、天天逃學去看大海和天空的阿娜……
200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代表作品,獻給渴望逃離、奔向自然的你。
內容簡介
這是一組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眾生相:翹課飆車搶劫路人、卻遭遇車禍的少女;為到夢中的法蘭西工作而偷越國境的、苦難的義大利人;為見到獄中的哥哥而去商店裡偷錢的小達維;不想回家卻遭到流氓輪姦的克麗絲蒂娜;抵制官商勾結征地的“釘子戶”曙光別墅夫人;對病中的母親撒謊、天天逃學去看大海和天空的阿娜……
《飆車》是勒克萊齊奧短篇小說代表作,共收入十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不是處於社會邊緣的少男少女,就是游離於文明社會之外的邊緣人物。他們排斥與現代文明聯繫在一起的人造風景,水泥森林般的城市讓他們感到窒息,在他們眼裡,城市是各種危險存在的地方,讓人無法感覺、無法聆聽,無法看見東西。他們渴望遠離城市,與自然親密接觸,只有大自然向他們張開懷抱,為他們提供避難所。
關注這些邊緣人,也是關注我們自己,關注我們人類的世界。
作者簡介
勒克萊齊奧,一九四○年生於法國尼斯,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並獲得勒諾多文學獎。至今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說,隨筆,翻譯等。一九八○年,勒克萊齊奧以小說《沙漠》獲得保爾·莫朗文學獎。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國《讀書》雜誌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選為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二○○八年,勒克萊齊奧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寫作背景
無論是《夢多和其他故事》中的流浪少年夢多、逃學少女露拉比,還是《飆車及其他社會新聞》中守護著老劇院廢墟的少女阿娜、四處尋找哥哥的達維,小說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是孩子,對此勒克萊齊奧有自己的解釋。他說,孩子代表了純潔的心靈,這種純潔心靈使他們更接近浪漫傳統;孩子是對成年人關閉的天堂的象徵,孩子是唯一神奇的生命,只有孩子才懂得完全融入宇宙之中,只有他們才能教會我們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只有小孩子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所以大人“必須變小,小得可以躲在一株草和一朵花的陰影下,才可以生活在陽光下,塵埃中,風中,這樣的日子,一天跟一個季節一樣漫長”。對作者來說,這些天真無邪孩子尚未受到文明社會的污染,他們是城市裡的精靈的化身,他們離開父母、城市,夢想著外面的世界,他們熱愛大自然以及與大自然相關的一切,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另一個世界”。他們所有的人都不想去學校,都想去旅行,只想得到一樣東西:自由;他們渴望自由,追尋自由,對他們來說,自由就是幸福。一方面這些孩子似乎跟普通的孩子沒什麼兩樣,另一方面他們跟我們又很不一樣。這些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迷路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平衡,他們本身就是自然的化身,他們就像是偶然流落到人類世界裡的“小王子”(《萌芽》雜誌的編輯蕾娜在點評《奧爾拉蒙德》時說:“當我想像著這個坐在‘尖形穹窿大窗戶’上,眺望著海天變幻的小女孩阿娜時,腦中一閃而過的是坐在孤獨的星球上的小王子的身影。他們擁有同樣的純淨和堅定,而阿娜則多出了一份決絕與清冷……”),他們有些天真,有些讓人迷惑,有些好幻想,但對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從不改變。
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逃。“逃離”是勒克萊齊奧作品最重要的主題,他說:“逃走,永不停歇地逃走。離開,離開這個地方,離開這個時代,離開這身皮囊,這種思想。擺脫這個世界,放棄我的財產,放棄我的思想,遠走高飛。”與《夢多和其他故事》里的那些兒童的“無意識”逃離相比,《飆車及其他社會新聞》中那些已經成長起來並且有自己的思想的青年或者成年人的出逃則是有意識的選擇,比如《阿里亞娜》中的克麗絲蒂娜,《奢華的生活》中的布絲和布西,《偷渡客》中的米洛茲,《莫洛克》中的少婦莉亞娜等,他們似乎再也沒有那些孩子的幻想,他們更明顯地與社會格格不入,城市的野蠻、身處城市文明中的孤獨,使他們渴望逃到另外一個世界。他們在文明世界中找不到的位置,於是千方百計逃離人類社會和現代文明,他們游離於世界之外,文明之外,他們逃離社會,以便從當代世界的恐懼中解放出來,他們對童年、工業革命前的純淨社會充滿無限的懷念,他們身上有一股野性,而在作者看來,這種野性代表了純潔、完整和未被同化,但他們與那些兒童有著共同點: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大自然,是遠離當代世界的東西和人群,與自然保持著親密的接觸,只有大自然向他們張開懷抱,為他們提供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