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雷電》

《風雲雷電》

《風雲雷電》的作者是梁羽生,由廣東旅遊出版社於1996年3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風雲雷電風雲雷電

作者:梁羽生著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6-3-1
版次:1 頁數:全2冊 字數:922000 印刷時間:2009-5-1 開本:大32開 ISBN:9787805216355 包裝:平裝

編輯推薦

談武俠小說,不能不談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飄溢出來的獨特韻味。就新派武俠小說而言,古龍是小字輩,金庸是後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則是時間上的“大哥大”。正是由於他無意闖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紀最壯觀的文化景致——武俠熱。故事發生在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梁山舊壘,早已瓦礫無存,水泊風光,唯余荒煙蔓草。百年前一百零八條好漢的雄風,徒供後人的緬懷憑弔了。涼秋九月的一個黃昏,蘆葉灘頭出現了四個人,這四個人都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但他們卻並不是來憑弔英雄遺蹟的……

內容簡介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上接《兒女英雄傳》以來的俠義小說和民國舊武俠小說,開創新派武俠文學;下啟金庸、古龍的一片天地。他這樣評價自己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開風氣者,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梁金並世之時,曾主張“俠是下層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品德的化身”,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金庸更將之提升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梁羽生小說以實在的文史知識和古代詩詞見稱。語言文采飛揚,字裡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常常將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小說回目意境深遠,對仗精巧,情節推展明顯具有怡盪有致的韻律感,敘事中也帶有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其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他的武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小說情節構置巧妙、穩厚綿密。有人認為梁羽生小說的缺憾在於“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因為梁先生始終保有一種“正統”文人的姿態。梁先生自己也說:可能我也犯過“離奇”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離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風格。

作者簡介

梁羽生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生於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1945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很受教益。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後定居香港,後僑居澳大利亞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其“梁”實則由“宋齊梁陳”延進而出,即梁在陳之前,有往勝從前之意思)。梁羽生是公認的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也被部分武俠迷稱為真正的武林盟主暨“武林真主”)。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於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書籍目錄

第一回 蘆花盪黑夜驚魂
第二回 怪俠黑旋風
第三回 雲中燕初會黑旋風
第四回 兵書的秘密
第五回 初出茅廬
第六回 呂府賀壽
第七回 登門尋仇
第八回 勇斗強敵
第九回 江南來的閃電手
第十回 謀害情敵
第十一回 神偷絕技
第十二回 化敵為友
第十三回 青袍怪客
第十四回 惡意教唆
第十五回 心懷邪念顯示全部信息

部分章節

第一回蘆花盪黑夜驚魂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
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訊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閒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念奴嬌
這首“念奴嬌”詞,相傳是梁山泊的首領宋江所作,送給名妓李師師的。稗官野史,或屬無稽;豪傑美人,已垂不朽。
這年是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金宣宗興定四年(公元1220),梁山舊壘,早已瓦礫無存,水泊風光,唯余荒煙蔓草。百年前一百零八條好漢的雄風,徒供後人的緬懷憑弔了。
涼秋九月的一個黃昏,蘆葉灘頭,蓼花汀畔出現了四個人,這四個人都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但他們卻並不是來憑弔英雄遺蹟的。
第一個是洛陽虎威鏢局的總鏢頭孟青河,第二個是他手下最得力的一個鏢師方震,第三個是崆峒派名宿、“崆峒三煞”之一的胡軒,第四個是他的師侄楊大熊,曾經做過錦州節度使康元弼的“護院”,人如其名,腦粗腿短,頭大耳長,走起路來,像是一頭蹣跚的大熊。
日落西山,天色陰沉,水泊上瀰漫著薄霧,岸邊長著叢叢的蘆草,人在蘆葦中行,視線模糊,辨不出哪是霧,哪是水。抬頭望去,梁山群峰,如劍、如戟、如虎、如猩,如展翅的雄鷹,如揚蹄的駿馬。夜幕降臨之際,面對著這些奇形怪狀的山峰,越發令人有點提心弔膽了。
煙籠水泊,天粘衰草,霧覆重巒。這四個人小心翼翼的探索前行,好像害怕在蘆葦叢中有什麼怪物,隨時會撲出來將他們攫去似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