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胡逸老致虛庵》

《題胡逸老致虛庵》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詞作品之一。

作者

黃庭堅

詩詞正文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污靈台。

作品賞析

1102年(宋徽宗崇寧元年),黃庭堅離開謫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貶往廣西宣州。這首詩就寫於兩次貶謫之間,其時詩人的生活與心境都相對穩定。胡逸老,生平不詳,致虛庵為其書房。從詩中可知,其為人不慕榮利,雅有山水之趣。黃庭堅在敬慕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懷。

詩人先發議論:詩書傳家能使後代成才,而遺金滿簍往往給子孫招來禍害。讚美了胡逸老的詩禮傳家,顯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此聯語本《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二句劈空而來,氣勢驚挺

頷聯承上,進一步讚美庵主的仁愛之心。說他在災年能拿出糧食與貧人共享,和氣必能致祥,後代必得佳子弟。這裡用了韋康、韋誕兄弟的典故。《三國志·魏書》卷十《荀彧傳》裴松之注引孔融寫給韋端的書信說:“不意雙珠,近出老蚌。”孔融讚揚韋端的兩個兒子韋康與韋誕為一雙明珠。“明月”,指珠,詩人意謂,胡逸老必能像韋端那樣,明珠出於蚌胎,佳子弟出於門庭。

頸聯轉到正面寫致虛庵。白天閒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圖畫映出;入夜倚於窗前,只覺風雨颯颯而來。這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方回說:“五六奇句也。”(《瀛奎律髓》卷二十五)潘德輿也說此聯為“奇語”(《養一齋詩話》卷五)。之所以奇,是因為:第一,化靜為動。將致虛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動態描寫。“出”、“來”二字,將山水寫活。第二,化實為虛。什麼樣的“畫圖”,盡可讓讀者去想像;夜來風雨是隔窗聽到,並非眼見,也是虛寫實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寫視覺,六句寫聽覺,整聯都有能視能聽的主體存在。宴坐的閒適,聽雨的從容,都在不言之中,讀者自能體會到。庵主高雅的人格、廣闊的胸襟,與前兩聯一脈相承。只不過前兩聯是直敘,這裡是襯托。

尾聯總收全詩,照應開頭。以閒逸之心觀山觀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現於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氣又能滌盪腸胃,使此心(靈台,指心)澄清無滓,一塵不染。這裡一方面說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詩人自己的胸襟。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間(1064—1067)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因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