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題情盡橋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雍陶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從來只有情難盡,(1)
何事名為情盡橋。(2)
自此改名為折柳,(3)
任他離恨一條條。(4)
作品注釋
(1)從來:向來。
盡:完。
(2)何:什麼。
名:取名。
為:做。
(3)自:從。
此:這。
(4)任:任隨。
離:羅列。
作品賞析
這首詩即興而作,直抒胸臆,筆酣墨暢,一氣流注。第一句“從來只有情難盡”,即從感情的高峰上瀉落。詩人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斷然口氣立論,道出了萬事有盡情難盡的真諦。“從來”二字似不經意寫出,含蘊卻極為豐富,古往今來由友情、愛情織成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無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為情盡橋”,順著首句的勢頭推出。難盡之情猶如洪流淹過橋頭,順勢將“情盡橋”三字沖刷而去。
前兩句是“破”,後兩句是“立”。前兩句過後,詩勢略一頓挫,讀者仿佛可以見到站在橋頭的詩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為折柳”的詩句來。折柳贈別,是古代習俗。詩人認為改名為折柳橋,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接著,詩又從“折柳”二字上盪開,生出全詩中最為痛快淋漓、也最富於藝術光彩的末句——“任他離恨一條條”。“離恨”本不可見,詩人卻化虛為實,以有形的柳條寫無形的情愫,詩句中蘊含了一個又一個河梁送別的纏綿悱惻的場面。
詩的發脈處在於“情難盡”三個字。由於“情難盡”,所以要改掉“情盡橋”的名稱,改為深情的“折柳橋”;也是由於“情難盡”,所以詩人寧願別情傷懷,離恨條條,也勝於以“情盡”來命名而使人不快。“情難盡”這一感情線索貫穿全篇,給人以一氣呵成的和諧的美感。引
作者簡介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工於詞賦。少年時家境貧寒,遭遇蜀中動亂後,四處漂泊,曾作詩:“貧當多病日,閒過少年時。”834年(大和八年)中進士,852年(大中六年),授國子毛詩博士。他的詩作被當時的很多名家稱讚,但由於恃才傲物,他也受到不少人的疏遠。雍陶與賈島、殷堯藩、無可、徐凝、章孝標友善,以琴樽詩翰相互娛樂,居住在長安城中。後出任簡州刺史,寫下名作《題情盡橋》,一時廣為流傳。晚年閒居廬山養病,過著隔絕塵世的隱居生活。有《唐志集》五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