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青玉案·天然一幀荊關畫》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顧貞觀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青玉案天然一幀荊關畫①,誰打稿,斜陽下?歷歷水殘山剩也②。亂鴉千點③,落鴻孤咽,中有漁樵話。登臨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淚盈把。自古有情終不化。青娥冢上④,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⑤。
作品注釋
①荊關:指後梁時河南荊浩和長安關仝。荊浩善山水,關仝從浩學,有出藍之譽,後世論畫者多以荊關並稱。
②水殘山剩:化用杜甫“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詩意。寫兵燹之後江山殘破的情景。
③亂鴉千點:化用隋煬帝詩“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
④青娥:指妙齡少女。
⑤鴛鴦瓦:化用溫庭筠“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燒作鴛鴦瓦”。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登臨抒懷之作。起首三句先推出自己對眼前之景由衷的讚美。詞人以藝術家的眼光審視大自然,深感美景如畫,不禁從圖畫的角度來觀照眼前之景:這斜陽下的美麗畫面出自何人之手?“畫”字冠以荊、關,意為如荊浩、關仝之畫,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極寫山水之美。但歷經兵燹破壞的山水,在詞人眼中只能是殘山剩水。夕陽西下,歸鴉千點;落雁寂寂,淒涼哀鳴。在這蒼茫孤寂的畫面上,隱隱地還有人在活動,打魚的和砍柴的山村野老,他們閒話家常的身影偶而出現在畫面上,給畫面增添了一絲動感,同時以動襯靜,使畫面更顯沉寂,與詞人心情相呼應。下片由景入情,直抒登臨之感。一般人登臨悲秋,感慨良多,詞人亦不例外。登臨高處,景物盡收眼底,面對秋山秋水,一時之間,千愁萬緒湧上心頭。興亡之感和身世之悲交織在一起的悲秋來得更為深沉,更為悲哀,所以才會“向蔓草平原淚盈把”。這種悲愁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恆意義,詞人以“青娥冢上,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說明這種愁和恨的“終不化”和無窮無盡。這是殘山剩水的滄桑之嘆,是江山易主的家國之悲。蒼茫的景色與沉重的心靈相激撞、相融合,疏朗厚實,寥廓而凝重,語意顯豁而尤有韻致。結句則圓朗耐讀,頗有家國興亡的深慨。
作者簡介
顧貞觀(1637—1714)字華峰,一作華封,號梁汾,江南無錫(今屬江蘇)人。清康熙五年(1666)順天府(今北京一帶)舉人,長於詞,集名《彈指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