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劇:陽翰笙
主 演:陶金 白楊
上 映:1940年
顏 色:黑白
時 長:30分鐘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一支抗敵宣傳隊深入偏僻山村進行抗日宣傳。時村中正鬧疫病和鹽荒,青 年農民害怕抽壯丁,結夥避入山中,村民生活十分困苦。抗敵宣傳隊在隊長領導下,一面開展宣傳工作,一面設法為農民運來藥品和食鹽,幫助農民收割稻子。女宣傳隊員沈曉霞不辭辛勞,幫助一孤老大媽克服生活困難。全村民眾在宣傳隊教育下,認識了軍民一家、抗戰到底的意義,一些避入深山的青年農民也陸續回村,與抗日軍隊打成一片。不久日軍進犯該村 ,全體村民與軍隊同心協力,奮勇抵抗,擊退敵人。
編劇簡介
陽翰笙 ,中國電影劇作家 戲劇家、作家。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生於四川高縣。1924年就讀於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在廣州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政治部秘書和黃埔軍校入伍生部黨總支書記。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年底到上海參加創造社。1928年初起陸續發表小說,並撰寫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文藝理論的文章。他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先後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委書記和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同時發表長篇小說《地泉》、中篇小說《兩個女性》等。1933年創作電影劇本《鐵板紅淚錄》,第一次用電影形式正面表現農民武裝鬥爭。1934年,先後創作了電影劇本《中國海的怒潮》、 《逃亡》和《生之哀歌》 。1935年被捕。創作電影劇本《生死同心》、 《夜奔》 、 《新娘子軍》 、 《草莽英雄》、其中《夜奔》 、 《生死同心》分別於1936年、1937年由明星影片公司攝製成影片。抗日戰爭期間,寫了電影劇本《八百壯士》、 《塞上風雲》。1948年和沈浮合作編寫電影劇本《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建國後,歷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廳副主任,文教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文聯黨組書記等職。1962年創作了《北國江南》。文革期間被關押9年之久。1976年以後,仍創作電影劇本《贛南遊擊讚歌》。
演員簡介
陶金 ,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陶秉鈞。江蘇蘇州人。童年隨父母遷居北平,1934年畢業於北平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巨術師範系,後入山東民眾教育館戲劇訓練班學習表演。1935年參加中國旅行劇團,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雷雨》 、 《日出》等劇目。1936年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主演《黃浦江邊》 、 《女學同》 、 《楊柳村》等影片。後參加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實驗劇團。抗日戰爭爆發後加入上海抗日救亡演劇四隊,輾轉武漢、重慶等地演出話劇《民族萬歲》 、《塞上風雲》 、 《自由魂》等。1942年入中國電影製片廠,先後主演《勝利進行曲》 、《青年中國》 、 《日本間諜》 、 《還我故鄉》等影片。抗日戰爭勝利後回上海,入崑崙影業公司,主演《八千里路雲和月》及《一江春水向東流》,因表演樸素、自然、細膩而獲得好評。1948年去香港,先後在永華、長城等影業公司主演《山河淚》、《火葬》、《海誓》、《血海仇》等影片,並在大光明影業公司自編、自導、自演影片《詩禮傳家》。1951年回上海,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參加拍攝《斬斷魔爪》 、《宋景詩》等影片。1956年後轉任導演。1962年任珠江電影製片廠導演。先後導演戲曲片《十五貫》 、 《西園記》 ;故事片《護士日記》 、《斗鯊》等。曾任中國影協第二至四屆理事、影協廣東分會副主席、民盟廣東省委副主席等。
白楊 ,演員,原名楊成芳,湖南湘陰人,生於北京。1931年考入聯華公司,處女作《故宮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頭》成名。抗戰期間隨上海影人在內地演出話劇,被譽為四大名旦之一。其後拍攝了《中華兒女》、《八千里路雲和月》、《還鄉日記》、《乘龍快婿》等。1947年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和1957年主演的《祝福》使其藝術成就達到了頂峰。白楊的表演風格質樸、優美、自然、含蓄,長於表現東方女性神韻,一生扮演過20多個銀幕形象,在話劇舞台上塑造了50多個人物,60年代被評選為22大影星之一。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白楊,原名楊成芳,中國著名電影、戲劇表演藝術家,1920年4月生於北平。幼年時代因其父母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將她托給奶媽在農村生活。貧境與苦難伴隨了她的童年。1931年其母病故。為了生存,她來到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設立的第五分廠的演員養成所,成為該所最小的學員。由於她勤奮好學,進步很快,在無聲電影《故宮新怨》中扮演了一個小丫頭。不久影廠解散,白楊加入到“苞莉芭”劇團,演出過話劇“亂鍾”、“戰友”等。不久該劇團也被強行解散。1934年白楊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和中國舞台協會等劇社,開始了職業演員的生涯。在話劇“回春之曲”、“黎明之前”、世界著名話劇“梅蘿香”、“茶花女”中的表演,充分顯露出她的表演才華。1936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廠成立,經著名戲劇家洪深介紹,白楊與二廠簽訂契約,主演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十字街頭》,在影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楊藝瑛這一青年女性的形象。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與陳白塵,沈浮組成影人劇團,深入人民生活進行宣傳抗日救國話劇的演出。1938年,白楊與沈西苓、趙丹、魏鶴齡等電影工作者,來到重慶的中央電影攝影場,拍攝了《中華兒女》、《長空萬里》、《青年中國》等影片,此時,她接觸到斯坦尼表演理論,“斯坦尼”豐富、開拓了她的藝術視野,激勵了她在藝術表演上的探索和追求。與此同時,她又在重慶和成都開始了她的舞台藝術活動,主演了“屈原”、“雷雨”、“日出”、“天國春秋”、“復活”等著名話劇,扮演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使她的表演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被譽為當時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1946年抗戰勝利,她回到上海,在崑崙影業公司拍攝了《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新閨怨》、《還鄉日記》、《乘龍快婿》等影片,之後,她又去香港參加《山河淚》等影片的拍攝工作。解放後,她從香港回到北京,先後在《團結起來到明天》、《為了和平》、《祝福》、《春滿人間》、《冬梅》等影片中,塑造了各種優美動人的婦女形象,她的表演藝術也在國內外贏得聲譽。1957年《北京日報》、《瀋陽日報》舉辦的最受歡迎的影片、演員的評選活動中,白楊主演的《祝福》、《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評選的五位最受歡迎的演員中,她又獨占鰲頭。同年,她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祝福》一片獲特別獎。
白楊的一生,從坎坷中走向光輝,這與她從艱苦的逆境中生存,在成功後保持平凡的心態是分不開的。曾因《《冬梅》一片的拍攝,同周總理、陳毅同志促膝交談。她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代表了自我,在《祝福》中走向新的高度,在《冬梅》贏得真誠,無論戲中戲外,她都如此“優美”、“自然”、“含蓄”的將東方女性特有的美感,徹底地展示在舞台與銀幕上。她還著有表演藝術專著《電影表演技藝漫筆》、《電影表演探索》及詩文集《落入滿天霞》。80年代還在電視劇《灑向人間都是愛》中塑造了宋慶齡的形象。成為中國影壇上負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於1996年去世,享年86歲。
電影作品年表
⊙1932:故宮新怨
⊙ 1937:十字街頭 神秘之花 社會之花 四千金
⊙ 1939:中華兒女
⊙ 1940:長空萬里 青年中國
⊙ 1946:聖城記
⊙ 1947: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 東流 還鄉日記 乘龍快婿
⊙ 1948:新閨怨 山河淚 火葬
⊙ 1951:團結起來到明天
⊙ 1956:為了和平 祝福
⊙ 1959:春滿人間 金玉姬
⊙ 1960:只要你說一聲需要
⊙ 1961:冬梅 《茶花女》
白楊,女,原名楊成芳,又名楊君莉。1920年4月22日生於北平,湖南汨羅人,是著名女作家楊沫的妹妹。自幼寄養在北方農村。九歲回北京就學。1931年入聯華影業公司北平第五分廠演員養成所,在影片《故宮新怨》中飾演丫環。後相繼在苞莉芭劇團、中國旅行劇團、中國舞台協會等團體任演員。因主演《梅蘿香》 、 《少奶奶的扇子》 、 《茶花女》等劇而嶄露頭角。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十字街頭》 ,引起影壇關注。1937年參加上海影人劇團。1938年在重慶入中央電影攝影場,主演《中華兒女》 、 《青年中國》等影片。同時又主演了《屈原》 、 《日出》 、 《法西斯細菌》 、 《復活》 、 《羅米歐與朱麗葉》等多部話劇,成功地塑造出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婦女形象。1946年回上海,在中電、崑崙等影片公司主演《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其中,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飾演的紗廠女工李素芬系其前期代表作。1949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了《祝福》、《春滿人間》、《為了和平》等影片。1989年主演的電視劇《灑向人間都是愛———宋慶齡的故事》,是白楊一生中拍攝的唯一的一部電視劇,也是她為觀眾塑造的最後一個人物形象。1996年9月18日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終年76歲。
白楊和老導演張駿祥,四十年代有過一段不到一年的短暫婚姻,後來分手。數年後白楊嫁導演蔣君超,他們的兒子是海南博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