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之歌》
作者:李兆麟、於天放、陳雷
是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政委李兆麟將軍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創作的,套用古曲“落花調”填詞,唱起來十分悲壯激昂。
歌詞
鐵嶺絕岩,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來呀!果敢衝鋒!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濃蔭蔽天,野花瀰漫。濕雲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煙火沖空起,蚊吮血透衫。戰士們!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奮鬥啊!重任在肩。突封鎖,破重圍,曙光至,黑暗一掃完。
荒田遍野,白露橫天。夜火晶瑩,敵壘頻驚馬不前。草枯金風急,霜晨火不燃。弟兄們!鏡泊瀑泉喚起午夢酣。攜手吧!共赴國難。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片刻熄烽煙。
朔風怒號,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偉志兮!何能消減。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
作者介紹
兆麟,原名李超蘭。曾用名李烈生、孫正宗、張玉華、張壽箋。乳名小升子。家庭出身富農,漢族。遼寧遼陽縣鏵子鄉小榮官屯人(現燈塔縣)。一九一○年十一月二日生(農曆十月初一)。一九三二年五月經林郁青同志介紹入團,同年秋轉黨。一九四六年三月九日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哈爾濱道里水道街9號,時年三十六歲。李兆麟八歲入本村張武亭辦的私學館讀書,九歲入大榮官屯初級國小,十四歲畢業於呂方寺公立高級國小;嗣後,又在榮官屯的私學館念二年書。一九二六年因其父去世,輟學務農,在家自學。一九三○年大榮官屯村長張復儉勒索民財,鄉親們敢怒不敢言。李兆麟得知後,非常氣憤,當面提出質問,義正辭嚴,問得村長無言以對。鄉親們看他主持公道,耿直剛毅,又能文會算,於一九三○年把他選為大榮官屯副村長。李兆麟自幼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又擅長繪畫、書法和吹簫,頗受老師和家長的喜愛。輟學後仍經常手不離卷,刻苦自勉。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占東北、而腐敗無能的政府卻一再推行喪權辱國的外交政策的嚴酷現實,使李兆麟感慨萬分,他曾在書箱上刻下了“運思出奇,橫掃千軍”八個大字,用以表達其收回祖國河山的雄心壯志;還畫了一幅《大禹治水圖》寄託自己效忠於人民解放事業的崇高理想。這時,李兆麟已成婚。他的夫人李淑香對他從事革命活動曾給以很大支持。一九三○年,李兆麟的姨父張一吼(又名張俊武、張國威、張醒亞。是東北講武堂第七期步兵科畢業生。一九二九年是東北軍的連長、營長。駐長城喜峰口時,因部下譁變被革職。一九三○年夏入中國大學文學系,後加入我地下黨組織),在中國大學讀書回家探親時,李兆麟常到張一吼家詢問國家大事。他們彼此暢談國事,抒發情懷。李兆麟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張一吼從北京寄來的進步書刊。這對李兆麟開闊知識視野、增長才幹有很大幫助。一九三一年五月,張一吼在東北講武堂的同學翟樂全(甘肅人,東北陸軍北大營軍官訓練班畢業生,在東北陸軍暫編第一旅王以哲旅長手下當參謀,是我地下黨員),因患肺病到遼陽李兆麟家附近的二龍山雙龍寺(興隆寺)廟上養病。由張一吼介紹李兆麟結識了翟樂全。翟向李講述“五卅慘案”等震驚中外的大事,兩人常來常往,感情融洽,志同道合。在翟樂全的幫助下,李兆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決心要走革命的道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處於危急之中。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和人民,李兆麟說服了母親,自己賣一車大豆作路費,毅然告別了家鄉父老。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李兆麟來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經張一吼介紹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反帝大同盟”,結識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擔任常委的我地下黨員馮基平(馮乃革)和擔任執委的夏尚志等同志。李兆麟熱情洋溢地介紹了東北遼陽一帶的抗日武裝鬥爭形勢,迫切要求黨去領導這些鬆散的抗日武裝隊伍,表示自己重返家鄉抗日的決心,博得馮基平、夏尚志等同志的讚許。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護,李兆麟在北平私立華北大學交了學費,成為這所學校的註冊學生。年底“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李兆麟和張俊波到遼西義勇軍第四路軍耿繼周部工作,李兆麟任文書處處長,張俊波任文書處主任。不久,李兆麟回遼陽從事抗日活動。一九三二年初,李兆麟去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匯報工作,請求黨組織派人去遼陽組織抗日武裝力量。同年二月八日根據中共北平市委和軍委的指示,由地下黨員馮基平同志帶領李兆麟、楊壽天到東北遼陽縣鏵子鄉小堡一帶組織建立抗日義勇軍。三月林郁青(李春發)奉胡喬木同志的指示也來到這裡。接著張一吼、孫志遠、夏尚志、王守賢、丁濟陽、魏名勝(關有為)、小周、田黎平、孫乙太、侯新等同志相繼也雲集小堡一帶。因為人、地兩熟,決定由李兆麟公開出面組織抗日隊伍,他騎著家裡的白馬聯絡了遼陽、奉天、本溪一帶的“長江隊”、“燕子隊”、“天地榮”、於志超和“平日隊”等山林隊。在“為了祖國、民族要打鬼子……”的口號下,這些山林隊紛紛表示願意聯合起來抗日救國。同年三月,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名義,在三家子陳楚英院內,由李兆麟主持,召開了約有五十多人參加的各隊首腦會議,宣告正式成立東北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下設五個支隊,總司令蘇景陽,達三乾五百多人。定以小堡為中心,馳騁在東至歪頭山,南至鏵子溝,西至煙臺(燈塔),北至陳相屯方圓六十平方里的土地上,與日寇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