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這首歌曲中,冼星海將充滿朝氣的抒情性鏇律同堅定有力的進行曲鏇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滿戰鬥性、現實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瑰麗色彩。描繪了太行山裡的游擊健兒的戰鬥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這首充滿了抗日軍民革命激情的鏇律,使每一個中國人都肅然產生愛國主義的豪情壯志,蕩漾著莊嚴肅穆和博大浪漫主義的民族之魂。
《在太行山上》這首將優美的抒情鏇律與進行曲風格有機結合、融浪漫主義的瑰麗色彩與英雄主義氣質於一體的歌曲也被人們廣為傳唱。該歌是根據桂濤聲寫在香菸包裝紙上的歌詞創作而成,之後迅速傳遍了全國。冼星海在《創作札記》中寫道:“現在太行山的游擊隊以它為隊歌,老百姓、小孩子都會唱,到處聽到‘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他在哪裡滅亡’的句子!”寬廣抒情的鏇律、雄渾莊嚴的氣勢、鏗鏹有力的節奏,《在太行山上》至今都在提醒和激勵聽者:人活著總是要有一點熱血和激情的。
特色

歌詞
作詞:桂濤聲
作曲:冼星海
紅日照遍了東方(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縱情歌唱)
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千萬丈)
聽吧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那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那裡滅亡
敵人從那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那裡滅亡
創作背景
太行山位於晉冀豫三省邊界,重巒疊嶂,地勢險要,西有呂梁山,北有五台山,南臨黃河,東接冀魯平原,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七·七事變爆發後,毛澤東估計到華北抗戰形勢必將日趨惡化,他指出:“整個華北戰爭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並指示在日寇深入山西時,以八路軍的三個師,分別深入太行山、呂梁山、五台山諸山脈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作為開展華北游擊戰爭,堅持長期抗戰的戰略基地。1938年4月初,日軍以3萬餘兵力分9路向晉東南地區進攻,企圖消滅八路軍主力,吃掉八路軍總部,摧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在毛澤東同志游擊戰光輝思想的指導下,八路軍129師避其鋒芒,於1938年4月16日,在武鄉縣長樂村將鑽進口袋陣的3000日軍截為數段圍而殲之,然後又乘勝追擊,在高平縣附近殲敵千餘。此戰役殲敵4000餘人,收復十八座縣城,粉碎了敵人9路圍攻,為建立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太行山上》就是為在山西境內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軍民而創作的一首合唱曲。在這首歌曲中,冼星海將充滿朝氣的抒情性鏇律同堅定有力的進行曲鏇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滿戰鬥性、現實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瑰麗色彩。描繪了太行山裡的游擊健兒的戰鬥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該曲寫成後,在漢口進行首演時,觀眾大聲喝彩,掌聲不斷,隨即傳遍了全中國。太行山的游擊隊都以它為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