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舞歌》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古長篇。這首長詩敘述了詩人幾十年間的滄桑變化,內容極其豐富,藝術價值很高.《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宮廷樂曲。出自印度,原名《婆羅門曲》,開元中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獻呈宮廷,經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潤色,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改名為《霓裳羽衣曲》。玄宗寵妃楊玉環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聞名於世。安史之亂後,譜調逐漸失傳。白居易這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動傳神地描述了這種舞蹈的服飾、樂器伴奏和具體表演的細節。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外,包括自注在內的許材料,其音樂史料價值也是極其重要的。

《霓裳羽衣》

內容

中國唐代大型樂舞套曲。傳為玄宗李隆基所作。作品著力渲染虛無縹緲的天外世界,有濃郁的求仙成道思想。據詩人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自注,全曲共分3部分 : ①散序。6小段,磬、簫、箏、笛次第發聲 ,節奏自由舒緩 ,無舞 。②中序。18小段,入拍起舞,舞姿刻畫仙女形象,輕盈飄逸,服飾典雅華麗,上穿羽衣,下著彩虹般彩裙,飾珠翠。③入破。12小段,音樂節奏加快,舞蹈也漸促,最後音樂舞蹈在激烈的節奏中突然煞住。該舞有獨舞,以楊玉環的表演最為著名。有雙人舞,也有大型群舞,如開成元年( 836 )宮中曾以300人表演 。五代時 ,南唐李後主的昭惠皇后曾得到此曲殘譜並加以整理。今存宋代姜夔記錄、楊蔭瀏譯譜的《霓裳中序第一》曲譜,為宋代流傳此曲的片斷。

配圖

所屬分類

中國古曲
中國古代樂律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