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類心靈的大劫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震撼人類心靈的大劫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這顆蔚藍的星球上,什麼是傳奇?是主宰命運的英雄,是使天地色變的霹靂,是令人神往的秘境,是無法磨滅的記憶,是人跡罕至的奇景,是社會變遷的光怪陸離……歷史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每一事件都與無數種可能交錯,我們深陷其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真相是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有勇氣穿越歷史的迷霧,沐浴晴朗。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災難與人類的文明如影隨形,它們來得如此之快,往往讓我們猝不及防。地震、乾旱、洪水、戰爭、空難、海難……既有自然之災,也有人為之禍。人類的心靈怎能承受如此之重?然而,我們知道,只要歷史在繼續,災難時刻都會再現它們鬼魅般的身影。作為人類,我們除了勇敢面對,別無選擇。

內容簡介

總有一些人物影響著歷史,總有一些事件成就了某人,他們的言行是對歷史最真實的演繹。他們曾經光鮮奪目,秀韻多姿;他們曾經飛揚跋扈,顯赫一時;他們曾經一言九鼎,位高權重;他們曾經憤世嫉俗,玩世不恭;如今他們中的一些雖早已離開世間,卻走不出光陰的痕跡。新聞、緋聞、真相、謎團,將成為歷史永存。這些舞蹈天地間的靈魂,時至今日,歷久彌新。
傳奇翰墨編委會深度策劃,精心打造傳奇的歷史,梳理信息碎片,挖掘謎樣的事實。

目錄

第一章慘絕人寰的屠殺、恐怖主義行徑或暴亂
滅絕人性的殺戮--南京大屠殺
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
驚魂慕尼黑--恐怖分子襲擊奧運會
震驚全美的恐怖攻擊--聯邦大樓被炸
自殺式恐怖攻擊事件--911災難
不堪回首的血腥失控--洛杉磯暴亂
第二章震驚世界的刺殺
“繁榮總統”--麥金萊遇刺
塞拉耶佛事件--斐迪南夫婦被槍殺
熱愛祖國卻遭槍殺的聖雄--甘地
20世紀最神秘的案件--約翰·甘迺迪遇刺
夢想隕落--小馬丁·路德·金遇刺
閱兵典禮--薩達特被槍殺
追求和平的總理--拉賓遇刺
“鐵蝴蝶”總理--貝·布托被槍殺
第三章難以預料的災難
德克薩斯的噩夢--化學品爆炸
嚴重的核爆炸--車諾比核泄漏
巨大的生態破壞事件--“瓦爾迪茲號”漏油
震驚國際的大火--科威特油井被炸
瞬間吞噬生命的自然威力--印尼大海嘯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天災--汶川地震
第四章慘烈的海難和空難
史上最慘重的海難--“鐵達尼號”沉沒
空中爆炸的飛艇--“興登堡號”
最慘的航空事故之一--特內里費飛機相撞
被誤當偵察機擊落的飛機--韓國客機
太空梭空中爆炸--“挑戰者號”失事
炸彈爆炸引起的大傷亡--洛克比空難
毀滅性的歷史場景--阿姆斯特丹墜機
海上傾覆的渡輪--“愛沙尼亞號”
第五章驚魂的軌道交通事故
史上最嚴重的地下災難--摩爾吉特捷運事故
驚天巨響--加拿大欣頓火車相撞
創傷難撫--銀泉列車出軌相撞
海底失魂--英吉利海峽隧道火災
離奇瞬間--埃舍德脫軌事件
驚魂一刻--山東膠濟鐵路列車相撞

前言

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心靈或多或少都曾被災難刺痛。它或許是叫天地不應的絕望,是毫無徵兆的疾病,是至愛親人的遠離;或許是身邊朋友的不幸,是陌生人的無助;也或許是一個城市的滅亡,一個民族的重創。它來得如此之快,不期而至,猝不及防,瞬間讓你的心滴血顫抖,乾涸你生命的源泉。
我們總覺得災難很遙遠,整日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或者心情愉悅,或者在承受不快;或者已成功,或者還在掙扎;或者擁有溫馨的家庭,或者在城市的孤獨中漂泊。很少有人會停下來享受這平和的空氣,很少有人意識到整個人類的歷史文明都有災難如影隨形!直到它確實發生了,才讓我們發現生命是如此無助,如此無奈。
怎能忘記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襄,奧斯維辛集中營內的虐刑;怎能不嗟嘆汶川地震帶走八萬多同胞,印尼海嘯奪去近三十萬生靈;還有突如其來的暗殺、恐怖攻擊;更有難以預料的海難、空難以及鐵軌驚魂。我們無法想像當事人或者遇難者所面臨的痛苦和悲慘場景;恐怖像幽靈一樣吞噬他們的靈魂,鮮活的生命被瞬間奪走。當一切美好被粉碎時,世界將再也不是原來的世界,哀慟會被風吹遍每個角落!
生命如此脆弱!
我們的心靈承受不了那么重的壓力,那些期望的眼神和哭泣的聲音在夢中縈繞,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讓我們感到恐懼、壓抑。昔日溫馨家園不見了,孩子轉眼間成了孤兒,曾經的天真爛漫永遠的離開,留給母親無盡的思念。
面對災難,情何以堪?
可是災難終會過去,痛定思痛,我們這些倖存的人會接受現實,銘記災難帶來的傷害,努力克服恐懼,甚至撕開災難的傷口,弄清事情的真相,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我們必須從悲慟中走出來,從情感的廢墟底下抬起頭,重拾夢想和建設家園的決心。
災難讓我們每一個人反思生命的意義,某種程度上拓展了我們的視野。
災難來臨之前,有多少人僅僅因為一份穩定工作,而放棄追逐夢想;有多少人僅僅為了婚姻,而放棄尋求愛情的美好;又有多少人僅僅為了一個好學校,不停地給孩子製造壓力。很多人都做著自己並不情願去做的事情。可是,一旦災難來臨,愛也罷,恨也罷,平淡也罷,輝煌也罷,一切都是幻影。
或許生活早就注定了幸與不幸。所以,活著的人,就應該好好活下去,讓自己的生命綻放精彩。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人生如戲,生命是舞台,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且讓每個人都好好走過有意義的一趟。
熱愛生命,熱愛我們的生活吧!就在不久前我們就目睹了玉樹地震奪去了那么多親人,湮沒了本該屬於他們的美麗故事。
然而,災難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世間真情的永恆和人世間的大愛!
這種大愛,它沒有任何差別和等級,它能夠牽引出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溫情,平時,它隱藏於車水馬龍,匿身於市井民巷,曾幾何時,好多人尋不到它的蹤影,可是災難卻倏地點燃人們那些塵封在心靈最深處的真愛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原來是充溢著這么多沒有一點缺憾、沒有些微瑕疵的真情。這種大愛的凝聚會使災難的陰霾快速消散,會增強受災者重建家園的信心,會集眾人之力使生活快速步入正軌。大愛在,未來在!
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心靈或多或少都曾被幸福感動。它來得如此之快,不期而至,瞬間讓你的心顫抖激昂,滋潤你生命的源泉,點燃你命運的火花!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重則重矣,也是生命的一種“饋贈”!

精彩書摘

第一章慘絕人寰的屠殺、恐怖主義行徑或暴亂
滅絕人性的殺戮——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國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
日軍占領上海後,直逼南京。國民黨軍隊在南京外圍與日軍多次進行激戰,但未能阻擋日軍的多路攻擊。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亂中被日軍占領。日軍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下,在南京地區燒殺淫掠,無惡不為
12月15日,日軍將中國軍警人員2000餘名,解赴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焚屍滅跡。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餘人,被日軍押往海軍魚雷營,除9人逃出外,其餘全部被殺害。
16日傍晚,中國士兵和難民5000餘人,被日軍押往中山碼頭江邊,先用機槍射死,後拋屍江中,只有數人倖免。
17日,日軍將從各處搜捕來的軍民和南京電廠工人3000餘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門江邊用機槍射斃,一部分用木柴燒死。
18日,日軍將從南京逃出被拘囚於幕府山下的難民和被俘軍人5.7萬餘人,以鉛絲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復用刺刀亂戳,最後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餘骸骨投入長江。更令人髮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後,“比賽又在進行”。
在日軍進入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全城發生2萬起強姦、輪姦事件,無論少女或老婦,都難以倖免。許多婦女在被強姦之後又遭槍殺、毀屍,慘不忍睹。無數住宅、商店、機關、倉庫被搶劫一空。劫後的南京,滿目荒涼。
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污辱這個城市,他們單獨的或者二三人為一小集團在全市遊蕩,實行殺人、強姦、搶劫、放火。大街小巷到處都橫陳被害者的屍體。江邊流水盡為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屍體。
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
中華民族在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的同時,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據查,日本侵略者占領南京以後,派出特工人員330人、士兵367人、勞工830人,從1938年3月起,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
日軍入南京後大肆搶劫放火,不僅把南京商業區搶劫一空,而且縱火焚燒。日軍入城後,見人就殺,遇屋即燒,烈火不停七周之久,夜晚照成白晝。大火延至白下路、朱雀路、中華路、太平路、中山東路,繁華商業區數日化為灰燼。日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於12月17日抵南京舉行入城儀式,在南京逗留一周。12月20日後,復作有計畫的縱火燒城,市民有敢營救者,盡殺無赦。第二日費吳生博士同史邁士教授駕車外出所見:“城內最重要的商業區太平路一帶,烈焰沖天。向南行,我們看見日兵在店鋪內放火。更向南行,我們看見日本兵忙著把東西裝入軍用卡車。青年會已起火,尚未波及附近的房屋,起火的時間顯然不久。我們無心細看,匆匆前進,夜間我從視窗眺望,十四處的火舌向天空飛騰。”日軍放火是在軍官指揮下,先由他們在認為可燒的門上劃一記號,士兵們再使用汽油和化學藥品縱火。國際安全區委員會曾收集了日軍放火用的幾種化學引火物的樣品。
南京的恐怖局面一直持續到1938年的夏天,雖然在3月中旬以後,屠殺和姦淫的程度逐漸減少,可以說3月中旬到5月底是“小屠殺”時期。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兩個慈善機關於1938年5月份埋葬806人的記載。南京雖早在1938年元月1日即有漢奸自治委員會的成立,以陶寶慶及孫淑榮為正副會長,但未能使日軍的燒、殺、奸、掠稍擱,以致“小屠殺”繼續到1938年的夏天。南京的秩序直到1938年11月梁鴻志的“維新政府”還都南京時,始得恢復。客觀地判斷,“南京大屠殺”的期限應該說是“半年”,或者說3個月的“大屠殺”和3個月的“小屠殺”,才與事實符合。
東京審判的判決說:“在日軍占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又說:“在城外的人比在城內的人稍稍好一點。在南京四周106千米以內的所有村莊,大體上都處於同樣的狀態。”“南京四周106千米”就是上面說到的“南京及其附近”。這正好是東起於南京城東北,長江南岸之烏龍山,經堯化門、仙鶴門、麒麟門、馬群、蒼波門、高橋門、上方鎮越秦淮河而西向花神廟、吉家凹,再越江南鐵路,再東北上直趨江心洲對面的上河鎮
實際上,這也就是保衛南京的防線,主要是南京之東南兩方,也是人煙稠密的區域。同時,這一區域是南京防禦的戰場,村民多在日軍未到前遠走逃避,或入南京城避難,所留者多為老弱和婦孺。日軍所至,未及逃避者,幾乎極少倖免於死。
抗戰勝利後,指揮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鬆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谷壽夫被引渡給中國政府處死,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