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建模理論與方法》

《電力系統建模理論與方法》

 電力系統建模是電力系統計算、分析和控制的基礎,國內外正在廣泛開展相關工作,《電力系統建模理論與方法》旨在對電力系統建模的研究和套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電力系統建模理論與方法》內容涵蓋了電力系統建模的各個主要方面,首先介紹電力系統建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然後重點介紹在學術上、套用上都十分重要的同步發電機組建模、電力系統動態等值建模以及電力負荷建模,最後介紹電力系統建模的其他方面,包括電力系統建模比較成熟的方面(如輸電線路建模、火電廠建模、水電廠建模)和電力系統建模比較新穎的方面(如風力發電建模、微網建模、整體建模).對於每個建模問題,都是先介紹模型結構,再介紹建模方法,最後介紹算例或實例,以加深讀者的理解。《電力系統建模理論與方法》既適合科研人員和研究生閱讀,也適合管理、設計、生產部門的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鞠平,男,1962年7月生,江蘇靖江人。1978年9月考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其後一直在河海大學任教。期間,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在德國Dottmund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現任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電力系統自動化”等8種雜誌編委會的委員或副主任委員等。德國洪堡學者、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電力系統建模的重要意義
1.2電力系統建模的基本概念
1.2.1電力系統模型
1.2.2電力系統建模
1.2.3電力系統辨識
1.2.4電力系統建模對象
1.3電力系統建模的研究概述
1.3.1研究的難點
1.3.2研究的歷程
1.3.3研究的趨勢
參考文獻
第2章電力系統建模的基本理論
2.1電力系統建模的基本途徑
2.1.1基於元件機理的方法
2.1.2基於測量辨識的方法
2.1.3基於仿真擬合的方法
2.1.4混合方法
2.2電力系統模型的結構特性
2.2.1靈敏度
2.2.2丁辨識性
2.2.3可區分性
2.2.4丁解耦性
2.2.5難易度
2.3電力系統線性模型的辨識方法
2.3.1參數辨識概述
2.3.2時域辨識方法
2.3.3頻域辨識方法
2.4電力系統非線性模型的辨識方法
2.4.1基本原理
2.4.2電力系統非線性辨識的遺傳方法
2.4.3電力系統非線性辨識的進化策略方法
2.4.4電力系統非線性辨識的蟻群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電力系統建模的基本技術
3.1電力系統建模的數據採集與處理
3.1.1數據的來源
3.1.2數據的採集
3.1.3數據的處理
3.2電力系統建模的wAMS平台
3.2.1WAMS系統結構
3.2.2相量測量方法
3.2.3功角測量方法
3.3電力系統建模的校驗方法
3.3.1基於殘差的校驗
3.3.2基於干擾的校驗
3.3.3基於功率譜密度的前驗
3.3.4仿真算例
3.3.5套用實例
3.4電力系統建模系統
3.4.1節點級建模裝置
3.4.2系統級建模系統
3.4.3分層次一體化建模系統
參考文獻
第4章同步發電機組的建模
4.1概述
4.1.1研究意義
4.1.2研究現狀
4.1.3研究趨勢
4.2同步發電機的模型
4.2.1同步發電機的Park模型
4.2.2同步發電機的實用模型
4.2.3Park模型與實用模型的參數關係
4.3同步發電機建模的拋載方法
4.3.1拋載後的動態過程
4.3.2參數辨識
4.3.3仿真算例
4.4同步發電機建模的時域方法
4.4.1基於實用模型的參數辨識
4.4.2基於Park模型的參數辨識
4.5同步發電機建模的頻域方法
4.5.1基本原理
4.5.2可辨識性分析
4.5.3頻域靈敏度分析
4.5.4仿真算例
4.6同步發電機建模中的飽和問題
4.6.1同步發電機的飽和效應
4.6.2計及飽和的模型
4.6.3仿真算例
4.7勵磁系統的建模
4.7.1勵磁系統的組成
4.7.2勵磁功率部分的模型
4.7.3電壓測量與電流補償部分的模型
4.7.4勵磁控制部分模型
4.7.5電力系統穩定器的模型
4.7.6各種限制與保護的模型
4.7.7勵磁系統的參數實測
4.8原動機及其調速系統的建模
4.8.1原動機的模型
4.8.2調速系統的模型
4.8.3原動機與調速系統的參數實測
參考文獻
第5章電力系統的動態等值建模
5.1概述
5.1.1動態等值的目的意義
5.1.2動態等值的研究內容
5.1.3動態等值的研究進展
5.2動態等值的方式
5.2.1動態等值的方式
5.2.2異步疊代算法
5.3動態等值的模型
5.3.1動態等值模型的結構
5.3.2緩衝網節點的選擇
5.3.3動態等值模型的方程
5.4動態等值建模的同調方法
5.4.1基本原理
5.4.2發電機群的動態等值
5.4.3電動機群的動態等值
5.4.4剩餘網路的化簡
5.4.5仿真算例
5.5動態等值的辨識方法
5.5.1基本原理
5.5.2動態等值模型的可辨識性
5.5.3動態等值模型的參數辨識
5.5.4動態等值的混合方法
5.5.5仿真驗證
5.5.6工程實例
5.6動態等值的模態方法
5.6.1近似線性化模態方法
5.6.2精確線性化模態方法
5.7配電網的動態等值
5.7.1配電網動態等值的模型結構
5.7.2配電網動態等值的方法
5.7.3仿真算例
5.8地區電網的模型拼接
參考文獻
第6章電力系統的負荷建模
6.1概述
6.2電力負荷的模型
6.2.1經典負荷模型的結構
6.2.2綜合負荷模型的結構
6.2.3負荷模型的方程
6.3CLM建模的時域方法
6.3.1基本原理
……
第7章電力系統的其他建模
第8章廣域電力系統的整體建模
·查看全部>>

前言

電力系統仿真計算已經成為電力系統設計、運行與控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人們對仿真計算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而這是以電力系統模型為基礎的。電力系統模型對電力系統的計算結果影響很大,在臨界情況下還有可能改變定性結論,掩蓋一些重要現象,構成系統的潛在危險,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比如,進行電力系統規劃時,採用不同的電力系統模型,在臨界情況下計算結果可能相差一條線路的投資;在進行電力系統分析計算時,改變模型參數可以明顯提高輸送功率極限。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電力系統建模方面已經取得相當多的成果,我國電力科技工作者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沈善德教授所著的《電力系統辨識》(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是電力系統建模領域的開山之作。此後,筆者出版了《電力系統負荷建模》(第一版,水利電力出版社,1995;第二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和《電力系統非線性辨識》(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近期,章健教授出版了《電力系統負荷模型與辨識》(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這幾本專著要么局限於辨識方法,要么局限於電力負荷建模,內容具有局限性。有鑒於此,筆者就自己近年來對電力系統建模研究的最新成果,寫成此書,希望對關心這一領域的廣大電力工作者有所裨益。書中大部分內容是我們團隊的研究成果,對於他人的成果書中均加以引用標註。限於作者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書中難免有不足或有待改進之處,尚希讀者不吝指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