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

概述

清·徐大椿撰,全書不分卷,全書分為陰陽、命門、君火相火、六要、表證、里證、寒熱、寒熱真假、虛實、治法、氣味十一篇,每一篇均可視為一篇專題論文,各個主題相對獨立,但縱觀又是一個醫、病、證、治、藥的完整論述。開篇以陰陽為全書總綱,運用陰陽觀點闡釋了人體的生理、病理和發病的各個方面,提出“病有陰陽,脈有陰陽,藥有陰陽……此皆醫中之大法”;次列命門、君火相火兩篇,正是針對了明清時對這兩個問題還存在不少爭論不甚完善之處,關於命門的論述主要為“命門有火候,即元陽之謂,即生物之火……;命門有生氣,即陽和不息之機也……;命門有門戶,為一身鞏固之關也”,最後提出了“命門有陰虛,……當以甘寒微涼之品,專補真陰,或漸加溫潤”;關於相火篇,則指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之變化於無窮,總賴相火之栽根於有地”,又提出“總言大體,相火當在命門,析言藏守,則臟腑各有君相”。六要是關於病因的概括性文字,即“六要者,表里寒熱虛實也,此醫中最大關鍵”,後面則按表證、里證、寒熱、寒熱真假、虛實而分論之,仍是各篇獨立而又語意聯貫,其中於寒熱真假篇中指出辨別寒熱真假的方法乃是“當以脈之虛實強弱為主”,虛實篇中又云:“有表里之虛實,氣血之虛實,臟腑之虛實,陰陽之虛實……虛實之要,莫逃乎脈”,均是指出脈診在辨證中的重要性。全書收於治法與氣味,治法篇中尤著墨於反治之法,並提出熱藥冷服治沉寒內結,寒藥熱服,治大熱在中;氣味篇云:“(用藥)尤當知忌,先避其害,後用其利,一味不投,眾善俱棄”,並因“陽中復有陰象,陰中復有陽訣”而要求“燭此陰陽,透徹藥理”,復與首篇相呼應。不難看出,作者目的即在於使讀者明了人身源流根本,發病之源,病因之源,證候之源有治療之源故名之曰《雜病源》。該書是一部非常簡潔明確的入門之作。

該書首刊於清光緒十九年癸巳(1893),現存通行本為光緒三十三年丁未(1907)上海六藝書局石印本及近年的江蘇科技小叢書本,此外,該書多出現於《徐靈胎醫學全書》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