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 》

《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 》

《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通過回憶、講述太極宗師陳發科、洪均生“言傳身教、所思所悟”的生動場景,並結合作者李寶廷對武學的哲學思考和人生感悟,把李寶廷“借力打力,一觸即發”的太極拳實戰功夫,毫無保留地悉數傾注到這本著作之中,堪稱“現代版的《太極拳圖說》”。《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將太極拳十七代宗師陳發科晚年傳授、由洪均生先生定型的太極拳技擊編撰成書,總計81招式。編者對“陳發科太極拳技擊”每招每式的教拳故事、實戰經歷、獨特的心得和體會等進行了詳細介紹。《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圖示套路、招式清楚,文字介紹簡繁得當,相信對武校學生、太極拳專修者、愛好者有極好的指導、示範作用,可作為太極拳技擊教材和參考讀物。

內容簡介

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通過回憶、講述太極宗師陳發科、洪均生“言傳身教、所思所悟”的生動場景,並結合作者李寶廷對武學的哲學思考和人生感悟,把李寶廷“借力打力,一觸即發”的太極拳實戰功夫,毫無保留地悉數傾注到這本著作之中,堪稱“現代版的《太極拳圖說》”。《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將太極拳十七代宗師陳發科晚年傳授、由洪均生先生定型的太極拳技擊編撰成書,總計81招式。編者對“陳發科太極拳技擊”每招每式的教拳故事、實戰經歷、獨特的心得和體會等進行了詳細介紹。《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圖示套路、招式清楚,文字介紹簡繁得當,相信對武校學生、太極拳專修者、愛好者有極好的指導、示範作用,可作為太極拳技擊教材和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李寶廷,當代中國著名太極拳家、實戰武術家。受太極巨星洪均生先生言傳身教多年,盡得“陳發科晚年傳授技擊”真傳,著有《洪式太極拳》《陳發科太極拳技擊講堂》。現任中華國際太極拳聯合會主席。

目錄

第1式 金剛搗碓
第2式 攔擦衣
第3式 六封四閉
第4式 單鞭
第5式 左轉身金剛搗碓
第6式 白鶴亮翅
第7式 摟膝拗步
第8式 初收
第9式 斜行拗步
第10式 再收
第11式 前膛拗步
第12式 掩手肱捶
第13式 右轉身金剛搗碓
第14式 十字手
第15式 庇身捶
第16式 背折靠
第17式 下掩手捶
第18式 雙推手
第19式 三換掌
第20式 肘底捶
第21式 倒卷肱
第22式 白鶴亮翅
第23式 摟膝拗步
第24式 閃通背
第25式 進步掩手肱捶
第26式 退進步攔擦衣
第27式 六封四閉
第28式 單鞭
第29式 上雲手
第30式 高探馬
第31式 右插腳
第32式 左插腳
第33式 左轉身蹬腳
第34式 前蹚拗步
第35式 擊地捶
第36式 二起腳
第37式 護心拳
第38式 旋風腳
第39式 右轉身蹬腳
第40式 掩手肱捶
第41式 小擒打
第42式 抱頭推山
第43式 三換掌
第44式 單鞭
第45式 前招
第46式 後招
第47式 野馬分鬃
第48式 左轉身六封四閉
第49式 單鞭
第50式 退步雙震腳
第51式 玉女穿梭
第52式 攔擦衣
第53式 六封四閉
第54式 單鞭
第55式 中雲手
第56式 雙擺蓮腳
第57式 跌岔
第58式 左金雞獨立
第59式 右金雞獨立
第60式 倒卷肱
第61式 左轉身進步擠
第62式 順攔肘
第63式 白鶴亮翅
第64式 摟膝拗步
第65式 閃通背
第66式 進步掩手肱捶
第67式 進退步攔擦衣
第68式 單鞭
第69式 下雲手
第70式 高探馬
第71式 十字擺蓮腳
第72式 指襠捶
第73式 猿猴獻果
第74式 六封四閉
第75式 單鞭
第76式 穿地龍
第77式 上步騎鯨
第78式 退步跨虎
第79式 轉身雙擺蓮腳
第80式 當門炮
第81式 左轉身金剛搗碓

前言

文武雙修:武學人生的境界
中國人對於“文武雙修”,有著永遠驅之不散的情結。在中國武學的經典性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講求技擊的武學,與論語、老莊、易經等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使得傳統武學如浩瀚的星空一樣深邃而博大。而作為武學代表人物的歷代宗師,更是以激情鬥志、武學思想而給後人以生命啟迪和人生感悟。還原“武學人生”的師承現場長期以來,當代武學圖書大多是“拳照圖片+動作介紹”的傳統模式。那種當年跟隨名師學習的。言傳身教、師生對話、人生感悟”的生動場景,往往變成了千篇一律的“教科書格式”。而在數位化的時代,對於拳式的詳細介紹,通過視頻光碟就能夠讓讀者“一目了然”。所以,武學圖書應該超越“圖片+動作”的老面孔,要從“乾巴巴的文字”轉變為“具有人格魅力”的新文體。
具體來說,應該把“具體招式”的傳授和對這些招式的思考、困惑、探討、頓悟、感觸乃至人生體悟融為一體。如同一個老師面對學生娓娓道來。練武之人有時不擅長行文,那么,可以通過回憶、講述老師們當年“言傳身教、所思所悟”的生動場景,特別是一代宗師對每招每式的教拳故事、實戰經歷、獨特心得和體會,乃至於對武學的哲學思考和人生感悟或者向弟子們講述自己的武學之路、教學感悟、所駁所斥、所惑所創等,把自己內心思考的真實過程展示給弟子和讀者們。把這些真實的講述記錄成文字.就相當於還原了武學人生的師承現場。

精彩書摘

第3式 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是說明作用的。封是封制住對方的著法。使對手無法進攻.一點空隙也沒有;閉是關閉自己門戶的意思,做到防守嚴緊。六、四指六分封,四分閉,首先封,然後閉。就是既要保全自己,又要嚴防對方,便予進攻對方。各家太極拳書都有此名。只有陳鑫先生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無此式名,但曾說摟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閉。一個手是門戶大敞開的式子。反以封閉為名,意思更加深遠。各式太極拳書有“如封似閉”式名,與陳老所授此式毫不相干。
按洪師講述。陳老在教此式時反覆強調:捋時左手貼腰閉住對方手部往裡纏,右手鬆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勢是要用右腕掌之間搭在對方的左肘關節外上側。說必須這樣才能產生四兩撥千斤中“撥”的作用。從來不許用右手往上托對方的左肘,認為手總托不住對方肘部下沉的勁,也不好控制住對方。現在一般練習此式者卻都左手逆纏,高齊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對方的左肘,不知何時變的,都沒有按照陳老的規矩要求來練。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上肢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螺旋形的練法,勁沒有練出來,自然就不會用,走捷徑又不管用,只有托肘。碰上功夫差的管用,碰上功夫強點的,對方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肩肘連環法進來你反而吃虧,不是長遠之計。根本辦法還是按照老一輩的要求來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功到自然成。
六封四閉的著法共有五組動作。第一著為右下掤法;第二著為擠按探法;第三著為左順纏捋法;第四著為雙手上擁法:第五著為跟步雙按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