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背景
和《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以及《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Activity)等偽紀錄片一樣,《阿波羅18號》講述的是“真實”的故事,故事中太空人們將震驚的發現地外生物。海報上的宣傳語是“我們不再登月是有原因的”。《阿波羅18號》由《通緝令》(Wanted)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TimurBekmambetov)製片。負責執導該片的是西班牙導演喬治·洛佩茲(GonzaloLopez-Gallego),這名導演以前的作品包括《山丘之王》(KingoftheHill)等。布萊恩·米勒(BrianMiller)負責編寫該片的劇本。
劇情介紹
1974年12月,阿波羅18號組員安德森、沃克和格爾中校,按計畫前往月球執行一項秘密任務,任務內容為放置探測器監測蘇聯的洲際彈道飛彈,保護美國本土安全。格爾中校留在軌道上,而另外兩人則負責登月任務。自由號登入月球後,太空人便豎立起國旗並開始他們的探險旅程。不久,他們發現登月艙外有一些不屬於他們的鞋印,他們沿著鞋印走,找到了蘇聯的登月艙,比自由號小許多,上面印著CCCP,當他們進入後,發現艙內空無一人,沿著登月艙外面的血跡走,找到了蘇聯太空人的屍體。他們帶著疑問返回登月艙,安德森向休斯頓詢問關於蘇聯登月的事情,但被告知繼續任務。
第二天,他們發現登月艙外的國旗消失了。他們完成任務後,準備離開月球時,但由於登月艙受到猛烈搖晃而終止。他們檢查損傷後發現,月球可能存有非人類生物。沃克突然趺到一個小坑洞,被安德森救起來後發現身體受傷,安德森亦在沃克胸部取出一個小黑色石頭。此時他們受到不明干擾,無法與休斯頓和自由號聯絡。安德森推測,此任務的真正目的是監測外星人而非蘇聯的飛彈。
被感染的沃克正常時會要求安德森丟下他自己逃,發作時會發狂攻擊安德森,安德森逃回蘇聯登月艙,並關上艙門,準備發射離開。沃克試圖用錘子砸開蘇聯登月艙的機門,但在他成功前,已被蜘蛛吞噬,血肉橫飛。安德森和格爾離開月球並返回地球,但格爾被國防部副部長告知安德森已經被感染,並下令格爾放棄對安德森的救援,否則中斷通訊,令兩人無法返回地球。安德森的登月艙內的岩石變成蜘蛛並開始攻擊,登月艙失去控制,安德森知道自己沒救了一直呼喊要求格爾拋下他,但是已經太遲,失控的登月艙沖向自由號,而電影亦到此終結,意味自由號與登月艙相撞。
電影最後播出甘迺迪總統的講話,及三名太空人的生活片段,並表示官方公布其它死因來掩飾他們真正死因,屍體從未找回。
俄羅斯導演蒂莫·貝克曼貝托夫以製片人身份加入了科幻驚悚大片《阿波羅18號》的製作。據悉,該片將由特雷沃·卡伊伍德出任導演,布萊恩·米勒擔當編劇。
據美國媒體訊息,導演蒂莫·貝克曼貝托夫將進入科幻驚悚大片《阿波羅18號》劇組,作為製片人的他開始投入到電影前期的籌備工作。曾以《守日人》和《守夜人》震驚俄羅斯影壇的他憑藉《通緝令》首次入主好萊塢,便拿到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並掌控著眾多一線巨星。
蒂莫·貝克曼貝托夫正在準備執導《亞伯拉罕·林肯:吸血鬼獵人》,此外他還會擔任外星人入侵電影《最黑暗的時刻》的製片人,《阿波羅18號》爆首款海報,一雙踩在月球上的腳印似乎暗示著什麼內幕。消失在“阿波羅18號”上的神秘月球朋友有了下落,驚悚事件即將開啟。
創意製作
本片的創意來自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在拍攝俄羅斯空間站的紀錄片時,提莫-貝克曼貝托夫想到了阿波羅18號登月遭遇外星生物的故事。韋恩斯坦公司的主席哈維-韋恩斯坦(HarveyWeinstein)表示:“我們在2004年的《守夜人》(NightWatch)中就注意到了提莫-貝克曼貝托夫。他帶著一些從未公布過的錄像來找我們,很顯然這些錄像來自阿波羅18號。作為電影人,我們當然想製作這樣的故事。至於是真是假,就留給觀眾們自己判斷了。”“阿波羅18號”是美國70年代早期一次登月任務的飛船的名字,不過那次任務還沒執行就被NASA取消了。然而在民間的野史里,那次任務實際上執行了。蒂莫·貝克曼貝托夫稱他從阿波羅18號的太空人那裡得到了一些珍貴的錄像帶,錄像帶紀錄了他們在執行那次任務中拍到的外星人證據。《阿波羅18號》就將利用這些視頻製作成一部影片。無論這個訊息是真是假,它都為《阿波羅18號》提供了充分的科幻素材,足夠打造出一部類似於《第四類接觸》《超級八》之類的科幻驚悚片。據稱,《阿波羅18號》將描述消失在“阿波羅18號”上神秘的月球朋友,他在哪裡?說不定,一些非常非常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在“阿波羅18號”的船員身上……
在《阿波羅18號》里,太空人搭乘這艘登月飛船前往月球並遭遇了外星生物,談及如何鋪排這個看上去並不算出奇的故事劇情時,編劇科瑞·古德曼說道:“我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腦海里的想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冒著許多危險,耗費大量的資金,來到另一個星球,在上面我們的太空人是孤獨無助的,這裡空無一人,沒有地球上常見的生命,他們會感到恐懼,感到孤獨,而這時候,在黑暗裡還隱藏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外星生命,這本身就已經構成了足夠的恐怖意味。從這一點出發,《阿波羅18號》的故事依此展開,這部電影對白並不多,情節也談不上多么的跌宕起伏,但我相信如果是喜歡這種陰謀論調調的恐怖片觀眾,會對這部電影有著自己的想法。”
對於本片裡外星生物的設定以及電影的整體氛圍,導演岡扎羅·洛佩茲-加勒說道:“也許對於大部分的觀眾而言,看這部電影之前,心裡已經有了足夠的定位,我想在電影裡看到什麼?我得到了什麼樣的恐懼?月球上的外星怪物會是什麼樣子?我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也與許多人聊過這個問題,並得到了一些反饋,我覺得這些反饋對我來說是很有用的,因為這樣的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它本身的影像風格決定了它的客群不會有多廣,所以在《阿波羅18號》里,我們對外星生物的設定算是在常理之中,不過他們出現的方式則是相當的非常規,在月球表面,其實可以讓怪物們藏身的地方不少……至於整部電影的氛圍,我希望能讓觀眾覺得始終在繃緊神經,跟隨我們的太空人一起,在探險月球,發掘那些隱藏在黑暗深處的未知恐懼。”現實中的阿波羅18號,依然是個謎。
幕後花絮
本片由《通緝令》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製片,故事靈感正源自他拍攝俄羅斯空間站紀錄片的經歷。本片的製作成本為500萬美元。
本片的絕大部分拍攝都在攝影棚里完成。影片從開始籌備,但直到2009年才開始啟動。
評價
阿波羅18號的預告片可謂是萬眾期待,但上映後獲得的評價卻是災難性的,幾乎獲得一面倒的負評。電影基本上無劇情可言,沒有恐怖感及期待的外星怪物,僅有模糊畫面及低技術拍攝手法,模仿70年代片段。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57位觀眾意見中,有21%給於“爛”的評價,直斥電影“悶透,靈動:鬼影實錄冒牌貨,使你痛苦足90分鐘”。在Metacritic網站,24名觀眾中有19人給於負評,基本上此電影的評價是不受歡迎的。有觀眾諷刺如有多餘時間、金錢,又想享受冷氣,此電影是不錯選擇。
此電影是在加拿大溫哥華拍攝,聲稱是舊片重製且沒有任何演員。在娛樂周刊的訪問中,次元影業否認電影是拍攝得來,聲稱“我們是找到影片,不是拍攝”,而NASA則回應“基本上是這些圖片”,但拒絕進一步回應。
票房
至2011年9月16日,阿波羅18號在美國獲得$16,126,000美元收益,海外票房亦達$7,917,922美元,在財政上算是成功。開畫首周在美國國內共有3,328家戲院上映,獲得不錯的$8,704,271收益,排行第三位。但由於口碑不佳,第二周急趺至第8位,只有$2,851,349收益。